正文 第17章 青花碗(1 / 1)

遂州城西的鳳台山上,有一座名字古怪的寺廟,叫做極樂寺。

寺記上寫得明白,極樂寺成因緣於鄉民祈求祥福康樂,始建於明朝成化三年(1467)秋,第二年驚蟄完工。寺廟的大門現今已是破敗不堪,殿內蛛網密布,大白天走入其間,也會感到陰森恐怖。

病臥在神案前的落魄書生李超,望著黑沉沉的大雄寶殿,內心戚然,眼淚悄悄地順頰而下。

李超本是世家子弟,早年家道殷實,其父乃是人稱四爺的遂寧縣令李元勝。自從那年四爺離家出走後,李氏一門便日漸沒落。十年之間,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剩下李超孤苦一人,生活沒有著落。他一個隻知子曰詩雲的讀書人,從來不曾過問農耕稼穡,哪裏有能力養活自己?實在沒有別的辦法,隻好流落到這裏,晝乞於鬧市,夜宿於荒廟。

七月亥日午夜,天空雷聲陣陣,豪雨傾盆如注。李超昏睡酣夢中。

雞鳴五更,雨漸小。忽有老僧飄然來到大殿,站在神案前注視良久。

然後,搖著頭輕聲歎息不止。

李超夢裏醒來,似耳聞嚴父呼兒之聲。然環視大殿四壁,又空空無人。正悵然間,陡見神案上置有一碗,燦然若有光。

李超翻身站了起來,將碗拿到燈火處仔細地觀察。明燭之下,識得此碗乃大明宣德青花,晃眼間甚覺眼熟,一時又想不起在何處見過。

神案上另置一盒,盒內有翹寶銀錠一對,書劄一封。李超連忙啟視信箋,上麵寥寥數筆,字曰:贈汝衣食,好自為之。

李超當頭如遭雷擊,他再次仔細端視青花瓷碗,終於想起了此碗乃自家家傳古物。二十年前,其父為救黎民百姓,離家出走後,這隻碗也隨之不見了蹤跡。

李超知道是父親在關心自己,一時心潮澎湃。他遍尋寺內,不見父親的蹤影,遂立於寺院內,放聲大哭。

四天後,有一個文文靜靜的賣貓者,市貓於遂州城東的犀牛堤。

賣貓人扯了個不大不小的圈子,內有一凳、一碗、數籠。碗盛貓食若幹,籠內裝貓三五隻,貓極平常。然而,賣貓人生意興隆,日售貓數隻。

有一同行羨慕他生意莫名地好,偷偷隱於旁邊觀看。窺視月餘,卻始終不明就裏。隻是覺得奇怪,買貓之人為何多是城內古玩名家?

細看賣貓人,也無特別之處,隻是頭戴竹笠,遮住了眉眼,不能得識全顏。貓籠更是稀鬆平常,無非青竹黃篾編就。那隻木凳就更不用說了,純粹一坨雜木疙瘩。那隻碗呢?粗看也沒有啥,但細觀之下,那碗……同行頓悟,遂上前求購一貓,欲驗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次日午後,同行抱貓返回犀牛堤,漫不經心地對賣貓者言:“此貓難養,回家不食,恐不熟悉飲具所致。”言下之意,欲購那隻裝有貓食的碗。

賣貓者斷然回絕。同行微微一笑,定要購買此碗。雙方爭執良久。

賣貓者突然說道:“吾靠此碗,已賣貓數百,那些購貓者,誰不和你一般心思?想想看,若無此碗,誰來求貓?”

同行大笑,抱貓而去。

賣貓人,李超是也。李超以此發家,數年後,築園遂州城外江心的聖蓮島上,園號“貓窠”。

時至今日,聖蓮島猶呼為貓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