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一流員工找方法,末流員工找借口(2)(1 / 3)

一家報社招聘了一位剛畢業的新聞專業女大學生,她學曆高,學識好,形象也不錯,就是有一個毛病: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給自己找借口。對此,主編找她談了好幾回,她總是以這樣那樣的借口來搪塞。

有一回,主編安排她到國際貿易中心的周年慶典活動進行采訪,結果她出去沒多久,就跑了回來。

主編問她怎麼回事,她解釋說:“主編,您不知道,路上太堵了,等我趕到的時候,慶典活動都快結束了,而且那兒已經有好幾家報社的記者在采訪了,我看那兒也沒什麼重要新聞價值了,就回來了。”

主編生氣地說:“這裏的交通是出了名的堵,這誰不知道,那你就不能想想別的辦法麼?你不是說那兒還有別的報社的記者麼,他們是怎麼去的呢?”

她的臉一下子就紅了,但還在爭辯:“路上真的是很堵嘛,再說,我對那兒的環境也不熟,身上還背著這麼重的采訪器材……”

一旁的一位同事接過了話頭說:“你可以從建國路那邊過去,打個車,在第三個路口左拐,再直行400米,就到貿易中心後門了。”

她卻一點不領情,反而氣鼓鼓地說:“我不是說了嗎,我對那兒不熟——反正我已經盡力了……”

就在這一瞬間,主編下定了辭退她的決心:“我不想看到我手底下的人不但沒有完成任務,反過來還滿嘴的借口和理由,我們這些跑新聞的,沒有新聞,一切都免談。你盡力了,也不過隻有這種水平,那麼隻好請你另謀高就了。”

就這樣,還不到半個月時間,她就被辭退了,失去了這個令人羨慕不已的好工作。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我們總是能夠看到那種遇到一些問題,不是努力想辦法克服困難,而是給自己找借口推卸責任的人。

這種凡事找借口,不找方法的做法,會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甚至影響和損害公司的利益。當一個人開始給自己的失利、困難找借口的時候,往往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工作,會被延長到三五個小時,當天能夠完成的任務,會被拖延到第二天、第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結果“環節”成了“死結”,甚至有時會因為一拖再拖,白白錯失了良機,影響整體的工作進度,給工作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什麼事情都為了自己開脫,而不是主動地承擔起責任,會漸漸地失去上司、同事和客戶對你的信任,損害了自己和公司的形象。因為在大家看來,喜歡找借口的人,總是不誠實的,在借口後麵隱藏著不負責任、不認真、不敬業、不忠誠等否定意義的字眼,借口找多了,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你的“真跡”,信任危機就此產生了,繼而產生的,就是發展危機。一旦這樣的危機事件層出不窮,你就會戴上平庸的帽子,再也摘不下來了。

找借口的人,除了一堆的抱怨、成串的困難,什麼價值也沒有。實際上,找方法的人比找借口的人更聰明,盡管找方法的過程很辛苦,但找到方法之後,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當他們出色地完成任務的時候,上司、同事和客戶自然就會得出一個結論——這個人靠得住。久而久之,必然前程似錦,光輝燦爛。

隻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失敗者說:“唉,真倒黴,遇上這麼一幫沒用的同事,什麼事情都幫不上,上司也沒眼光,給我安排的搭檔都是什麼素質啊!什麼鬼地方!”

成功者說:“為什麼同事們對我不好呢?是不是我哪裏做錯了?我得好好分析一下。如果是我自身的問題,一定要改掉。”

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其獨具特色、富有韻味的成功史,但如果你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他們,你就會發現一個相似之處,就是他們都是經曆了諸多的失敗之後,才取得真經,獲得成功的。也就是說,他們無一不是既敬業又善於找方法的人,也正是因此,他們才能從平凡走向卓越。

不同的人在麵對失敗的時候,會有著不同的選擇,這也決定了不同的道路。有一種人,他們總是在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與理由,來解釋自己的失敗:業績欠佳,怪天氣不好風太大,不適合行動;到了一個新市場,怪環境不熟,朋友不多;開發了一個新產品,怪價格太高、知名度不夠、宣傳力度不強,怪客戶太低級、沒水平;還有人以家裏有事、身體不好、時機未到等為理由,告訴自己,之所以沒有取得預期的成績,不是因為這個,就是因為那個,好像失敗都是別人的錯,不關自己的事。這種怨天尤人、推卸責任的態度,隻能說明他們沒有勇氣麵對現實,是在逃避責任,會成為“絆腳石”,讓他們無緣成功。

另一種人,他們總是為下一次的成功總結經驗與教訓,找出成功的方法,對他們來說,與其說失敗是一種錯誤的嚐試,不如稱其為一種學習、一種曆練、一種積累,失敗自然就成了成功的一種鋪墊。其實,隻要我們努力去找,總會有解決困難的方法,也隻有努力地去找方法,解決問題,排除困難,我們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