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思想不能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2)(2 / 3)

克羅裏到了工廠,發現對方檢驗員悶悶不樂,一副等著抬杠吵架的姿態。他走到卸貨的卡車前,告訴工人們繼續卸貨,讓他看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然後他請檢驗員把不合規格的木料挑出來,把合格的放到另一邊。

看著對方卸了一會兒,他找到了問題,原來對方把檢驗規則弄錯了。那批木料是白鬆,對方對硬木的知識很豐富,卻缺乏對白鬆的檢驗經驗。不過他可沒有對檢驗員評定白鬆等級的能力提出質疑,而是繼續觀看,慢慢地開始問對方某些木料為什麼不合標準,一點也沒有暗示對方檢查錯了。

他說,他隻是希望以後送貨時,能確實滿足對方的要求。他用一種非常友好而合作的語氣請教對方,堅持要對方把不滿意的部分挑出來,盡量讓對方高興起來,不久他們之間的對峙情緒就開始消散了。

漸漸地,對方的態度改變了,竟然坦白承認自己對白鬆的檢驗經驗不多,並且向他詢問有關白鬆的問題。他耐心地向對方講解。最後,對方對於所有的木材全部接受。幾天之後,克羅裏收到了一張全額支票。

單以這件事來說,運用一點小技巧,主動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不僅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損失,反而為公司贏得一張全額支票。由此可見,改變和調整自己,對於改變最終的結果是多麼的重要。

改變別人永遠不如改變自己,當然,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生老病死,不是洪水猛獸,通常就是我們自己!一旦我們戰勝自己,能夠改變自己,很多事情就不會如此複雜,就會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

有些人總會因為別人沒有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而氣憤,不能原諒對方。其實想想,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會呼吸的機器,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怎麼做,那是別人的事,我們無法阻止,也不必刻意要求改變。別人不是地球,你也不是太陽,不要總把自己看成是最重要的,不要總是用自己的尺度要求別人,如果把自己放在這樣一個平衡的狀態,你的心態就會平和很多。

我們不可能總是要求別人為自己做什麼,更不可能要求別人做出改變,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行事。在改變不了別人的意誌的時候,為了避免衝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就應該學會改變自己,學會適應環境,這才是最理智、最成熟的做法。

多補位,不越位

失敗者說:“能者多勞,既然他那麼大能耐,就讓他一個人忙去吧,我樂得清閑,反正工資照拿!”

成功者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別人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們如果能主動幫他打個下手,等我們自己有了困難的時候,別人才有可能仗義出手。”

在看足球比賽的時候,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麵:甲隊隊員一個長傳,足球飛到了對方禁區,乙隊守門員飛身撲救,卻不慎脫手,眼看足球就要滾進球門,說時遲,那時快,及時趕到球門附近的乙隊後衛一個箭步衝上去,將球踢出禁區,將險情化解了。

這種情況在足球比賽術語中叫補位。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同樣需要這種補位意識。比如在別人忙得四腳朝天、同事工作出現了一個疏忽或者過失、上司正在冥思苦想問題的解決方法的時候,都需要我們積極而及時地補位,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化解危機。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在工作中團結互助,視同事為手足,都能做到主動補位,善於自動補位,我們的工作就會少出錯誤,多出效果,變得順暢起來。

小吳是一位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她和幾百個應試者一同競聘一家跨國企業的儲備管理人員,經過層層篩選,最終脫穎而出,如願以償拿到心儀已久的錄用通知。她能夠進入這家跨國企業,就得益於補位意識。

在最後一輪麵試的時候,隻剩下了8名應聘者。麵試官要求8個人自報家門,介紹各自的姓名與畢業學校。大家介紹完之後,麵試官又提出了一個題目,讓其中一個人自告奮勇地將大家的情況重述一遍,即將人與姓名、學校名稱對號入座。

幾分鍾之後,一個女孩舉起了手。剛開始的時候,特別順利,一個挨一個介紹得很準確,輪到介紹小吳的時候,那女孩停頓了十幾秒,報不出小吳學校的名字,眼睛一個勁地往小吳衣領上瞟。小吳順著她的眼光低頭一看,原來胸牌上的學校名稱被衣領擋住了,於是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衣服,露出了學校名稱,讓那個女孩順利地報了出來。盡管這是個不起眼的小動作,卻被麵試官看在眼裏,結果給了小吳很高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