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員工解決問題,平庸員工製造麻煩。工作中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有問題才是常態,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工作的實質,就是解決那些成功道路上妨礙我們成就卓越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逃避問題,問題永遠存在,不會識趣地自動消失,隻有對問題負責,當場解決,絕不拖延,主動開動腦筋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把問題變成讓我們成長的機會,才能增長我們的經驗,才能實現自我提升。
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隻有不願解決問題的人
失敗者說:“我敢打賭,就這件事,換成誰也辦不成,更不用說像我這樣一沒關係,二沒經驗的人了!”
成功者說:“自從有奧運會以來,總有人刷新世界紀錄,這說明什麼呢?隻要你願意努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如果你問小孩子,知不知道鴕鳥,他很可能會這樣告訴你:一,它是不會飛的鳥;二,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會把腦袋紮到沙子裏,以為看不見危險,自己就安全了。有人根據第二點創造了一個名詞——鴕鳥政策,也叫鴕鳥心態。
對於第一點,毋庸置疑,鴕鳥確實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不會飛的鳥類。對於第二點,其實是一種誤讀。動物學家介紹說,鴕鳥在意識到遠處存在著危險的時候,會趴在地上,把脖子貼在地麵上水平地伸出,仔細感受地表的震動,一旦確信有猛獸來襲,就會以高達40~70千米的時速飛奔起來。
盡管說鴕鳥政策是一種誤讀,委屈了鴕鳥,但它卻反映出一些人的工作狀態,那就是不敢麵對問題,不敢擔當責任,遇到問題,不是積極地想辦法,而是持著“眼不見為淨”的態度,把頭紮到自己製作的“沙堆”裏,不願意解決問題,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能不做就不做,能推給別人就不以身試險。
這些人“遇食頸如鶴,遇事頭如鱉”,信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明哲保身原則,總是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著”,這才是真正的鴕鳥政策。
這種鴕鳥政策,對於職場中人來說,就是一劑毒藥,絕對不能任其自由發展。每一個工作的職場中人,都可以稱為職業人,職業人存在的價值,就是解決問題。如果你遇到困難,遭受挫折,麵對棘手和不如意的事情,碰到環境改變,選擇逃避,那些困難、挫折、問題、不如意、改變了的環境等,並不會因為你的逃避而有任何變化,甚至會變得更糟,一發而不可收拾。
美國參議員吉姆·史達戴爾在越戰時擔任美國海軍的飛行員,他的飛機不幸被擊落,他在跳傘逃生時被對方抓到,直接送入號稱“河內希爾頓”的戰俘營,飽受刑囚虐待。吉姆勇於麵對殘酷的戰俘生活,並以堅強的意誌力領導營內許多美國戰俘渡過難關,終於熬到越戰結束平安回家,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敬佩。
吉姆回想起那些沒有撐到最後的戰友時,哀痛地說:“他們太樂觀了,根本不願意麵對現狀。他們總是告訴自己聖誕節前戰爭會結束,然後可以回家過節,落空之後,繼續希望7月4日美國國慶日可以回家,再度失望之後又期待感恩節可以離開。你知道嗎?我想那些人最後是死於一次次夢想落空的心碎。”
麵對問題,心懷樂觀,絕對是好事,而樂觀過度或者盲目樂觀,麵對失敗,挫折感就會成倍地增加。因此,麵對問題,我們既要有樂觀的態度,也要有麵對問題的勇氣,隻有你願意麵對問題,願意解決問題,才不會被問題擊倒,才有可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一流人才的核心素質,是遇到問題,總是主動去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借口為自己辯護,逃避責任,回避問題。那些主動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的人,必定成為職場明星,必定深受領導器重。
有一家效益不錯的大公司,決定擴大經營規模,於是高薪招聘營銷主管。一時間,應聘者雲集。他們給最後入圍的4個應聘者出了一道題:把梳子賣給和尚。
第一個應聘者接到任務後,就犯了嘀咕:“梳子是梳頭發的,和尚沒頭發,把梳子賣給和尚,不是異想天開嗎?哪怕是送一把給他們,他們都不會要的。”結果,他一把也沒有賣出去,空手而回。
第二個應聘者想:和尚肯定不用梳頭,但是梳子可以撓癢癢、按摩頭部、疏通血脈。於是他把目標鎖定為胖和尚和老和尚,不停地推銷,終於有一位老和尚接受了他的產品。
第三個應聘者,沒有急於銷售,而是先觀察了一番,他發現廟宇基本上都建在山上,那些香客到廟裏進香,往往要長途跋涉,而且山風很大,會吹亂頭發。他就想到,如果能在廟裏梳洗的地方放一兩把梳子,不僅方便香客,梳洗整理一番,也是對佛的恭敬。他找到住持,說了自己的想法。結果,他賣出了幾十把梳子。
第四個應聘者,也沒有急於銷售,同樣進行了一番考察。他發現,人們外出旅遊的時候往往會帶些紀念品回來,而到廟裏上香,捐香油錢時,廟裏卻沒有任何的紀念品給香客。於是,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在梳子上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並請高僧開光,有香客捐香油錢時,就贈給一把“積善梳”。香客回去之後,梳頭時就會看到“積善梳”,就會聯想起這間廟,勢必會再次來捐香油錢。如此一來,一把小梳子,雖然有所花費,但是會給廟裏帶來更多的收入。於是,他帶著十幾把“積善梳”到了一間廟宇,找到了方丈。方丈一聽,非常感興趣。最後,他得到了一張1000把的訂單。營銷主管的寶座也歸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