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工作就是解決問題,問題也能變成機會(2)(2 / 2)

在外祖母的勸說下,保羅一個人走出了莊園,走上了深秋的街道。他漫無目的地閑逛著,忽然在一條街道的拐角處,他看見一家店鋪的門前人頭攢動,他下意識地走了過去,原來是一些家庭婦女排隊購買木炭。

那一塊塊躺在紙箱裏的木炭讓保羅眼睛一亮,他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保羅雇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裏燒焦的樹加工成優質的木炭,分裝成箱,送到集市上的經銷店,結果,木炭被一搶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後來,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樹苗,於是一個新的莊園產生了,幾年後“森林莊園”再度綠意綻放。

麵對失敗,為什麼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能重整旗鼓呢?心理學教授馬丁·塞爾格曼,曾對30家工業企業的雇員進行調查和研究。他說:“那些能從失利中扳回優勢的人是樂觀主義者,他們確信‘我的問題是暫時的’。”而那些悲觀主義者,他們把失敗看成永恒的,因此往往不能卷土重來。

沒有永遠的危機,隻有永遠的轉機。成功者的偉大之處,不在於怎樣躲避危機,而在於如何變危機為轉機,因為變故通常是突如其來的,我們無法預料,我們能做的就是積極應對。當你能夠從危機中看到轉機的時候,你就擁有了抓住機遇的可能,就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從而走向一個新的開始。

我們遇事不應該總想著逃避,長籲短歎,怨天尤人,而應該隨時轉變,迎難而上。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如果我們在工作上出現了問題,不要悲傷和失望,要積極地分析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這樣一次次麵對危機,一次次地解決,會讓我們一點點地成熟,在危機中得到鍛煉,在危機中變得強大,在危機中走向成功。

越能解決問題,越能體現價值

失敗者說:“不就是有幾件事沒做好嗎,老板就這麼排斥我!這日子過得太沒勁了,我看換家公司算了。”

成功者說:“公司請我們進來,就是要我們來做好工作、解決問題的,事情做不好,老板肯定不高興,不信你試試看,如果你漂亮地完成了工作,解決了問題,他肯定會換一種態度對你。”

每一個老板眼中的優秀員工,都是出色的問題解決專家。他們麵對不可預期的困難,總有辦法,總是從容不迫、幹勁十足,他們從來不會抱怨,而是積極地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在老板眼裏,這種人是無價之寶,是公司前進與發展的動力,他們深受老板信賴,最重要的崗位也是非他們莫屬。

與優秀員工相對的,就是平庸的員工,他們的表現正好相反,他們遇到困難,總是抱怨不已,總是拒絕、拖延,總是不能全力以赴,根本不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把自己托付給上司和同事,希望滿天諸佛庇佑,好讓自己能夠萬事如意。這樣的人,永遠不會通過解決問題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老板也不會委以重任,加薪與晉升也將與他無緣。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最不缺少的是那種怨天尤人、四處挑刺、愛找借口的員工,最缺的是那種從不抱怨、積極行動,不是把問題上交給上司,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員工。

其實麵對問題,總有辦法,隻是有的人積極主動,願意找,有的人消極怠工,怕麻煩,不僅不願意找,還滿嘴的借口和抱怨,甚至還沒有做任何的嚐試,就已經給自己下了結論:沒有任何辦法。

隻要努力,成功對於誰都是平等的。工作就是要解決問題,問題總是與我們朝夕相處,沒有了問題,也就沒有了工作。問題中有機會,每一個問題都蘊含著個人成長、企業發展的機會,隻有你成功地解決了問題,才能體現出你的價值,才能把握住成功的機會。

斯坦因曼斯本來是德國的一位工程技術人員,因為德國國內經濟不景氣而失業,隻身來到美國。由於舉目無親,他根本無法立足,隻得四處流浪,直到幸運地得到一家小工廠老板的幫助,才在這家馬達製造廠做了一名技術人員,得以生活下來。斯坦因曼斯感恩於這位老板,於是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到了鑽研業務上,很快就掌握了馬達製造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