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好習慣成就好命運,改變從此時此刻開始(2)(1 / 3)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同樣不容易。它需要我們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不僅認真地去做,更要按照標準和要求做對、做好,它還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性,能夠把我們該做的事情,堅持做完、做好。因此,即便是最簡單的事情,我們也不能疏忽大意,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在做的時候不用心,那樣,即便是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更不用說複雜的大事情了。

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對

失敗者說:“這回沒做好沒關係,下回再說。”

成功者說:“我的原則是,要做就一次性做好,要麼就不要做,否則隻能浪費自己的時間,或者留個爛攤子給別人。”

在中國一汽大眾的現代化車間,在醒目的位置上,有一排巨幅標語,上麵寫著“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乍看上去,這和現代化的生產車間有些不搭調,但正是這種對待工作的態度,無時無刻不在警醒著員工,一定要盡最大的可能,在接手一件事情的時候,隻用一次的時間,就做完、做對、做好。

細想想,我們不禁為一汽大眾對待工作的態度所折服。對於一件工作,要把它做好,多少次最合適呢?是三次?還是四次?還是更多次?當然是一次!

老白要在客廳掛一幅畫,就請鄰居來幫忙。畫已經在牆上扶好了,正準備砸釘子。鄰居說:“不好,這樣掛不牢,最好釘兩個木塊。”

他遵從了鄰居的意見,找來兩塊木塊正要釘,鄰居說:“木塊有點大,最好能鋸掉點。”

找來鋸子還沒鋸兩下,鄰居說:“你這鋸子太鈍了,磨一磨吧。”

老白找來銼刀,發現銼刀沒有把,用起來很不得勁,就找了一把斧子,想到門前的灌木叢裏砍一棵小樹。小樹選好了,正要砍的時候,忽然發現那把斧子鏽跡斑斑,於是,他找來磨刀石準備磨斧子。

為了固定磨刀石,必須得做幾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條。為此,他跑到很遠的地方找一位木匠,心想木匠家肯定有現成的。可沒想到木匠家竟然沒有他想要的東西。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他和木匠出現在一家五交化商店,正在滿頭大汗地抬一架準備用來鋸木條的電鋸。

就這樣,直到傍晚天黑了,老白要往牆上掛的畫仍然沒有掛上去。

這位先生本來要幹的活,不過是往牆上掛一幅畫,如此簡單,卻因為沒有第一次做好,浪費了一天的時間。

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對,這句話源自於質量大師菲利普·克勞士比的質量管理思想。為了能使企業找到做錯事情的代價,克勞士比創立了一個公式:“質量成本=符合要求的代價+不符合要求的代價”。“符合要求的代價”是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所花費的成本,而“不符合要求的代價”是指那些無意義的工作導致的浪費,比如補救缺失、重複勞動、過時勞動等所有的不必要的額外浪費。

按照這個公式,我們越能夠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所花費的成本就越低,事後補救盡管也能夠保證質量,但是補救的次數越多,所花費的成本越高。

站在企業的角度上考慮,你覺得老板需要的是哪一種員工呢?什麼樣的員工又能稱得上是優秀員工呢?毫無疑問,肯定是前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花費成本最低、不需要反複補救的員工。因為時間少了,效率就提高了;成本低了,效益就上去了。

在一次工程施工中,師傅正在緊張地工作著。這時他手頭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邊的小徒弟:“去,到庫房給我拿一把扳手來。”小徒弟飛奔而去。他等啊等,過了許久,小徒弟才氣喘籲籲地跑回來,拿回了一個又重又大的扳手說:“扳手拿來了,真是不好找!”

可師傅發現這並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氣地說:“誰讓你拿這麼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沒有說話,但是顯得很委屈。這時師傅才想起來,剛剛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時候,並沒有告訴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沒有告訴徒弟到哪裏去找這樣的扳手。他以為徒弟應該知道這些,可實際上徒弟並不知道。師傅明白了:發生問題的根源在自己,因為他並沒有一次性地明確告訴徒弟做這項事情的具體要求和途徑。

第二次,師傅明確地告訴徒弟,到某間庫房的某個位置,拿一個多大尺碼的扳手。這回,沒過多久,小徒弟就拿著他想要的扳手回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最省時省力的工作方式,不要把期望寄托在之後的補救上,那樣隻會浪費時間。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一條優秀效能定律。它要求我們在工作中用適當的方法,將該做的事情一次就做到位。如果我們第一次沒有把事情做到位,甚至是做錯了,就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去彌補,去修正錯誤,那麼在上司眼裏,你的能力評分就會降低。

第一次沒把事情做對,忙著改錯,改錯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錯誤,不僅讓自己忙,還會把別人牽扯進來,跟著你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資損失,陷入惡性循環的死結。而且有時候,我們隻有一次獲得成功的機會,人們不會給你第二次嚐試錯誤的可能。如果你第一次沒有把事情做好,而是搞砸了,很可能就永遠地失去了獲得成功的機會。

進一步說,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一種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這樣要求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都能盡善盡美地努力,以求最佳的結果,我們自身的素質就會明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也會有所保障,就相當於為我們自己貼上了“優秀”與“高尚”的標簽。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得不到重用呢,怎麼可能不獲得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