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進入(1)(1 / 3)

若能在這一刻保持正念,你很可能會看到一個極具創造力且完全不同的下一刻。你所做的隻是單純保持覺知。

初學者之心

我們來做一個實驗:讓自己有意識地停下所有外在活動,坐著或躺下,將注意力轉向內在空間,向那寂靜敞開,此刻沒有任何待辦事項,你就隻是安住於當下。或許這是你成年後第一次如此,而這將成為你生命中重要的一刻。

我所認識的在生活中修習正念的那些人,都還生動地記得當初他們是如何投入其中的,包括那時的感受與環境。當然,我也是這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最初的那一刻,或是當你了悟自己想要以這樣的方式與內在聯結的那個時刻,全都是這樣豐厚與特別。

鈴木俊隆(Suzuki Roshi)是一位日本禪師,他創建了舊金山禪中心,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令他名聲大噪的教誨即是:“初學者的心充滿各種可能性,老手的心卻沒有多少可能性。”初學者對即將遇到的狀況所知不多,故能敞開心胸、保持開放,而這種開放性是極具創造力的。這是一份與生俱來的固有特質,然而有意思的是,我們絕不能把它給弄丟了。這就要求你能夠安處於每個當下,安身於永遠清新鮮活的奇妙化現中。當然,一旦你不再是初學者,自然會失掉初學者之心。但若你能時時記起當下這一全新時刻,或許,隻是或許,你的已知並不會變成未知的阻礙,你依然可對更寬廣、更遼闊的未知保持開放。如此,在任何一個對當下敞開的時刻,你都會發現初學者之心。

呼吸

以呼吸為例。我們多把呼吸視為理所應當的。隻有當你患上重感冒或因其他緣由不能順暢呼吸時,突然間,呼吸變成了你在世上唯一感興趣的事。

氣息總是不間斷地進出你的身體。我們在每次入息時吸進空氣,又在每次出息時將它還給世界,生命就在這一呼一吸間得以維係。鈴木俊隆將這一氣息持續進出身體的現象形容為“一扇旋轉之門”。如同少了大門就不稱其為“家”,我們的身體門戶也離不開這扇無比奧秘的“旋轉門”。因此,呼吸就成了首個幫我們把注意力帶回當下的助手,因為我們隻有唯一一口呼吸:上一口氣已經消逝,下一口氣還未來到,永遠就隻有現在這一息。因此,對於我們散亂不定的注意力而言,呼吸是一個理想的定錨,它能將我們係於當下這一刻。

這就是為何眾多禪修傳承都將觀呼吸作為初學者的首要訓練目標。然而,觀呼吸不隻是給初學者的練習。或許它很簡單,但就連佛陀本尊也曾如此教導,從呼吸中可以培養出人類的一切潛能,尤其是智慧與慈悲。

原因就在於:觀呼吸的重點並不在於“呼吸”本身,無論你選擇何物作為觀照的對象,重點都不是那個對象本身。對象有助於我們以更穩定的狀態進行觀照,逐漸我們會發覺,原來“觀照”本身才是關鍵所在,真正重要的是,能觀(你)與所觀(你所觀照的對象)之間的關係。這一切將共同彙入一個連貫且有力的整體覺知,因為從開始到現在,它們根本就從未分開過。

覺知,才是一切的最初。

是誰在呼吸?

若你認為是你在呼吸,這不過是你的個人想法罷了,雖然我們總是在說:“我在呼吸。”

當然,你的確是正在呼吸。

但讓我們麵對真相吧!若真是由你在令呼吸持續發生,很可能你早就死了。你恐怕會因各種事務分心而忘掉呼吸……然後,哎呀,糟糕,死掉了!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不管你是何許人也,“你”都未被準許去為體內的呼吸負責;是腦幹在精心照料它,我們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物功能都是如此,例如心跳。當然,你可以對它們的發生過程施加影響,特別是呼吸,但若認為是我們在執行此功能,則有失公正。事實上,呼吸發生的過程要來得神奇奧妙多了!

如同你所發現,這引發了一係列問題:那麼,究竟是誰在讓呼吸持續?是誰要開始禪修和修習正念?現在閱讀這些文字的又是誰?接下來,我們就要用一顆初學者之心來造詵這些重要的問題,弄清楚“培養正念”的意涵究竟是什麼。

讓修行輕鬆而有趣

我必須要完全坦誠,因此一開始我就要說明,培養正念也許是世上最艱巨的工作。

諷刺的是,身為人類,我們終其一生要麵對的挑戰就是:發展成為我們一直具有的那種完整。沒有人可以替我們承接這一任務。生而為人,麵臨著種種被“呼喊”去做的事,唯有開始真正關心自己的天賦人生時,才能依靠自己去回應那份“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