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的現狀(1 / 3)

一、稻米加工業現狀

(一)我國稻米加工業

1.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這一階段我國供應的大米基本上是標二米,碎米含量一般在15%~30%,因此,稻穀加工工藝流程較短。

工藝流程:初清→清理→礱穀→穀糙分離→碾米→白米分級→副產品整理

2.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大米產品的等級逐步提高,因此稻穀加工工藝流程逐步延長。加工工藝中逐步增加了大米拋光等工序,由一機出白逐步過渡到多機輕碾,更加重視清理工段,吸風分離、二次去石、多次磁選等工藝逐步得到推廣應用。

3.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

市場對大米產品的質量要求更高,加工工藝中逐步增加了糙米精選、白米精選、大米色選和配米以及保鮮包裝等工序,部分企業開始加添糙米加濕調質工序。

(二)日本稻米加工業

日本是主要生產稻穀的國家之一,由於有發達的工業和科學技術作後盾,加上國家對發展農業有一係列的扶持政策,包括對農田基本建設及農戶購置大型農業機械政府給予補貼(高達50%)及優惠貸款等,使日本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十分迅速且具有較高的水平。

目前水稻的耕整地、育秧、種植、植保、收割已完全機械化,特別稻穀收割後的處理加工技術也代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水平。收割後稻穀的幹燥85%以上是采用機械烘幹,技術性能先進的烘幹機可以保證稻穀的含水率處於14%~15%,既能安全貯存又易於加工,滿足出米率最高、碎米率最少這一理想範圍內。日本大米加工技術先進,設備製作精細,自動化程度高。就碾米機而言,有先進的陶瓷輥碾米機,其開糙效果及耐磨性等均大大優於我國目前廣泛使用的砂輥碾米機。此外還有新型的順、逆流立式碾米機,這種機型加工大米時,米粒在碾米室碾白過程中處於垂直懸浮狀態,受到的碾削作用周向均勻緩和,碎米率很低。日本的白米拋光技術大都采用軟拋光工藝,除了利用鐵質拋光輥對白米進行除糠上光外,還設置了白米表麵熱處理裝置,利用過熱蒸汽或飽和蒸汽對米粒表麵進行短時間加熱,以確保米粒表麵澱粉真正膠質化,形成薄膜包裹住米粒,使米粒具有永久性的蠟質光澤。用這種工藝及設備加工大米,拋光效果好,耐儲存,適合各種品種稻穀的加工,正品率相當高。此外,日本還有專門的珍珠米拋光機和碾米機。日本大米加工業中已普遍采用的色選機是一種高科技產品,它能將成品大米中異色米粒和雜質自動剔出,從而保證了成品米的純淨及高品質。

日本的現代化大米加工廠均擁有計算機中央控製室,實現了大米加工精度、產量的自動調節和控製。日本很重視對稻米品質的檢測,稻米的分等、檢測方法及儀器設備都很先進完善,對大米品質的評定有物理性質評定法、化學成分分析法、食味計測定法及品嚐法,並大都有相應的檢測儀器設備,如單顆粒稻米水分測定儀、白度計、食味計、殘餘農藥測定儀等,檢測評定的結果很詳盡也很接近實際。日本從有效利用稻穀資源出發,對稻米加工的副產品利用及大米的深加工很重視,在這兩方麵同樣擁有先進的工藝和設備。稻殼發電、米糠榨油、冷凍米飯加工等現代化生產線及工廠均已建立並已形成了規模。

日本稻穀處理加工技術與設備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其加工工藝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

1.糙米加工工藝

在日本倉庫裏貯存的原糧是糙米,稻穀加工成糙米是在農戶的加工廠就地進行的,其工藝如下:

濕稻穀(聯合收割機收割)→運輸(汽車)→幹燥(穀物幹燥機)→脫殼(礱穀機)→穀糙分離(重力篩)→計量包裝→淨糙米

2.精米加工工藝

糙米(來自低溫倉庫)→清理→調質→糙米倉→去石→計量→初碾→精碾→拋光→白米分級→調質→色選→去石→計量→白米倉→磁選→計量包裝→成品精白→大米

3.蒸穀米生產工藝

濕稻穀→清理→幹燥→重力式分選→浸泡→蒸煮→冷卻→幹燥→脫殼→穀糙分離→碾米→拋光→篩選分級→色選→計量包裝→成品蒸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