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習慣,培育持久的自控力
『習慣是人性中最深沉的法則』,一個人再強也強不過他的習慣。因為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被其所削弱。所以,習慣既是人們最強勁的對手,也是其最堅強的盟友。你必須學會克服那些有損自控力的習慣,而培養那些能增進自控力的習慣。
『好習慣是人在神經係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還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
所有的壞習慣都可以改變
人的生命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由一堆習慣有係統地組合起來的,不論我們是否承認,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模仿、複製過去的我們”。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像一架被安裝了程序的機器,習慣的力量在逐漸增強。我們按照固有的方式行事,甚至很少思考自己為何要做此事,為什麼要通過這種方式,為什麼不換一種更好的方式。周圍的人也會按照某種方式對你做出判斷。
但是“習慣”這個詞往往代表固定的行為傾向,不管是行為活動還是心理活動,很多時候是有害、愚蠢或者不道德的壞習慣。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培根在《論習慣》中告誡我們:“人的思考取決於動機,語言取決於學問和知識,而他們的行動,則多半取決於習慣。”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想改正某種不良習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關專家研究發現,一般人要想改掉一個舊習慣,大概需要三個星期的時間。所以你必須給自己一段時間,來改掉你的壞習慣。此時,隻有通過堅強的意誌力才能將這些有害的習慣連根拔除。
如果我們從內心深處認為自己需要戒除它們,不斷地付出努力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就會鍛煉我們的意誌力。但是這些努力意味著那些長期形成的習慣和那些對抗這些習慣的力量之間的大衝突。所以為了克服這些衝突,必須做到如下三點。
第一,自覺地運用意誌力
也許有這樣一條規律,那就是在克服壞習慣的過程中必須有意識地運用意誌力,雖然在養成這個習慣的時候完全是無意識的。雖然人們不斷地提醒自己要下定決心,可實際上意識深處並沒有把它當回事。在這個自我克製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自覺地去克製自己,這樣才可以在意誌力的激勵下不斷地朝新的方向努力。此時,“習慣的力量”和堅持下來的考驗已經不再那麼嚴峻,而意誌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第二,必須訓練你的意誌
越是經常地訓練意誌力,越是能更好地打破壞習慣。每隔幾天,可以刻意找一件困難的事情來做,這樣,一旦我們麵對困難,也不會缺乏勇氣,手忙腳亂。
馬克·吐溫的醫生責備他吸煙和喝咖啡太沒有節製,並且他每天晚上都要喝茶,吃難以消化的食物,喝蘇格蘭的烈酒。馬克·吐溫對此宣稱,“我可以徹底戒掉它們,但是就是不能減少。”他的話值得我們認真考慮一下,若要根治壞習慣隻有徹底消除對這些東西的嗜好——應該對它隨時保持警惕,一旦嗜好露出苗頭,就應該馬上從大腦中排除,不要讓它長久地潛伏在自己身上,否則它就會乘虛而入。連續三周被極力克製的嗜好到一定時候就會消失。也許,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這個問題,如果隨時在腦海中考慮著正確的主張,意識到屈從於惡習造成的後果,這些習慣就能夠戒掉。
第三,直麵壞習慣,不要逃避
詹姆斯教授說:“意誌堅強的人是那些無畏地直麵自己弱點的人。”當不好的念頭出現時,你應該大膽地望著它的臉,承認它的存在,敏捷地抓住它,而不是調動激烈的力量和它決一死戰。堅持挺過這個時候,要克服的這個念頭會自動退縮,使他的注意力投向別處,這樣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
長此以往,形成的新習慣就會取代以前的舊習慣。如果你有堅強的意誌,你就能通過頑強和持久的力量破除壞習慣,並在很短的時間形成一個好的習慣。
自控專家辣評
人們之所以成為自己習慣的奴隸,是因為自己心甘情願作奴隸。所有的壞習慣都可以改變——如果一個人真的渴望改變的話。你為什麼還不擺脫作奴隸的狀態呢?你最好先下決心,衷心而堅決地希望戒除那些壞習慣。
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在《個人聖經》一書中,作者凱利·葛理森曾提出一個檢驗工作是否有效率的簡單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