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

你是否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你是否常覺得湮沒在辦公室的瑣事和文件中?

你是否覺得處理E-mail耗時費事?

你是否常超時工作,深夜不得休息,每到周末還得加班完成當周工作?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是的”,顯然,你的工作效率出了大問題。

葛理森發現,讓我們暈頭轉向的並不是工作的大勞動量,而是我們的工作習慣出了問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工作、該先做什麼。

一個人隻有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才能行事有序,做成大事。下麵我們為你推薦4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讓你高效工作,擺脫疲勞的困境。

第一種良好的工作習慣:拿走你桌上所有的紙張,隻留下和你手頭事務有關的。這樣你會發現你的工作更容易處理,也更有頭緒可尋。

如果桌子上堆滿了信件、報告、備忘錄之類的東西,就足以使人產生混亂、緊張和焦慮的感覺。更糟的是,它會讓你覺得自己已有很多件事要做,可根本沒時間做,根本做不完。

芝加哥和西北鐵路公司的董事長羅西·輸廉斯說:“一個書桌上堆滿了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留下手邊待處理的一些,就會發現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實在。”

第二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區分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工作順序。

成功企業家亨瑞·杜哈提說,不論他出多少錢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具有兩種能力的人。

這兩種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次序來做事。

查爾斯·盧克曼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12年內變成了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長,每年10萬美元的薪金,另外還有100萬美元的進項。他說他的成功原因是他能夠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行事的能力。盧克曼說:“就我記憶所及,我每天早上5點鍾起床,因為那時我的頭腦要比其他時間更清楚。這樣我可以比較周到地計劃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次序。”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計劃,但按計劃做事,絕對要比興之所至去做好得多。

第三種良好的工作習慣:當你碰到問題時,如果必須當機立斷,不要拖延。

拖延的最大來源就是為自己準備好借口。愛拖延的人總能找出拖延的借口,比如“時機不對”、“現在太忙”、“沒有時間”、“等我有機會就能做得更好”,等等,結果就是什麼事都沒有做,一事無成。借口並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你還得麵對現實。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找到方法克服拖延,使自己成為真正高效的工作者。

第四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學會授權和監督。

很多管理者都像一個救火隊員,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把責任分攤給其他人,而堅持事必躬親。其結果是,很多枝節小事使他手忙腳亂,他總覺得匆忙、焦慮和緊張。

一個想在工作中遊刃有餘的人,如果沒有學會授權和監督,那他很可能年紀輕輕就會患上很多疾病。想要做大事,就不要事無巨細,該分派給下屬的工作一定不要自己解決,這樣你會發現你有更多的時間來做重大的決策,別人也不會抱怨你專製獨裁了。

自控專家辣評

如果每個人都能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我們將會節省更多的精力,減少風險,降低疲勞。這樣工作就會大為改觀,每個人也會更加快樂,更加成功。

鏟除不健康的思想

思想是習慣的策源地。健康的思想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病態的思想則會讓你陷入惡習的旋渦。自我憐憫,自我安慰的思想無疑最能扼殺人們的創造性,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自信會被摧毀,能量與勇氣會被消磨。如果想將能量與精力運用於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健康的、積極的思想。

當一個人自憐之時,認為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成,心智的水準馬上就會下降一個等級,自控力也將大打折扣。

有這樣一位仁兄,他天資聰慧,但卻總是不斷地自我懷疑,對身心狀態抱著錯誤的觀念,以致陷入一種病態之中。自信心大受打擊,最終處於一種無助與絕望的狀況。

他總是時刻想著所吃的食物,想著哪些該吃,哪些不能吃,哪些適合自己,每吃一頓飯,總生怕會有消化不良的症狀,這樣隻能讓消化係統不堪重負,結果真的導致消化不良。

他總是想要一些品牌的東西。當出門在外,總是要自帶咖啡與茶,一些早餐食品。在酒店就餐時,總要點一些特製食品。當別人感到悶熱難耐之時,他卻總想著要關緊門窗,防止自己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