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是時刻關注著有關專利藥品的廣告及醫學方麵的書籍,思忖著如何為可能染上的疾病找到良方。每次遇見他的時候,他的身體總是會出現某些新的疾病症狀。
他一味地掂掛著自己身體上的病痛,自憐著,想象著各種可怕的事情會隨時降臨在自己頭上。他認為自己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必定會帶來某些壞的結果。
這種思維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他的才能在這種消極的思維習慣和消極的心理習慣中消失殆盡。一個人隻有從這種不良思想中走出來,才會活出真正的自我。
若是人們在心裏總是一味的自我限製,自我同情、自我憐憫,就會製造一些人為的障礙,所取得成就是難以超越自己想象之域的。
當一個人總是想著自己體弱多病,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能做,那他也就真的什麼也做不了。
任何能夠讓人的身體變得強壯的事物,對神經與想象功能上的疾病而言,都是有莫大幫助的。但最有效的療法還是思想上的自我療法。
一位著名的醫生長期專注於神經疾病領域的研究,他發現,病人總是難以從處方藥或是其他藥物中獲得滿意的療效。最後,他試著讓病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微笑,不論他們願意與否,也要保持微笑。“讓你的嘴角上揚一下。”這句話就是他開給那些深受抑鬱症患者的良方。無論病人們感到多麼的悲傷或是憂鬱,都要保持微笑。微笑,這的確是一劑良藥。他說:“微笑,微笑,不要停止微笑。不管自己的心情如何,隻需讓嘴角上揚,然後再看看這樣做了之後,心情是如何。然後寫下來,日子久了,看著這些日子一點點地變化,你就會發現,原來微笑裏麵真的是有神奇的力量的。”他讓病人待在病房,要求他們的嘴角要有上揚的弧度,要他們學著微笑,即便這不是病人們真正願意去做的,病人們也會感覺到自己居然就這樣好起來了。
這位醫生說,但若是人們抿著嘴,看上去總是嘴角下沉,即使自己用再堅強的意誌力去忍受著悲傷和痛苦,他們終究會流下眼淚的。反過來,他們若是保持微笑,積極的思想勢必會驅趕滿腦子不祥的意念。
我們從小聽到了太多長輩們關於疾病的對話,時刻小心提防著各種疾病所帶來的危害。當我們長大之後,就會認為各種身體不協調的症狀是身體本身的一種自然法則而已。他會覺得,疾病隨時會侵襲,然後奪走自己的幸福與事業。
這些思想是多麼的可怕啊。倘若在我們成長的歲月中,若沒有聽到那些關於疾病纏身或是要時刻警惕危害之類的話語,聽到的是與此相反的積極話語,那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若我們在一開始就告訴他,人的健康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事實,所謂疾病隻不過是身體機能失調的表現而已!想象一下,若是孩子從小就認識到強健的身體,充沛的活力是與生俱來的權利,這會對他的人生觀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
健康的心靈對幸福快樂是至為重要的。思想的維度決定了生活的高度。我們不能從病態的思想或是緊繃的神經中獲得健康的思想。若是我們的能量處於一個低水平的狀態,生活的質量也就隨之下降,享受生活的能力也將萎縮。
思想越健康,消耗的能量就越少。因為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是不會浪費多少能量的。你浪費的能量越少,活力就越多,患病的概率就越低。當整個身體係統完全處於一種開足馬力的狀態時,你就會更加幸福和快樂。
自控專家辣評
我們應盡早在心靈鏟除一切產生不協調、不健康思緒的根源。每天清晨起來時,我們應是朝氣蓬勃,心情愉快的。今天開始扔掉心靈畫廊中所有不協調的畫像,用美好、積極、充滿活力的畫作填充進你的心靈。
做一些並不想做的事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反複演習、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過程。當你自控力不夠強大時,若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做起。這樣的話,當你做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行動後,漸漸的,你的自信心、自控感和勝任感就會不斷加強,你就能做出更大的行動了。
實踐是獲得自控力最根本的途徑,也隻有依靠慣性和反複的自控訓練,我們的神經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製。從反複努力和反複訓練意誌的角度上而言,自控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習慣的形成。
傑克·霍吉在《習慣的力量》記錄了自己是如何從一個大懶蟲變成了一個長跑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