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領導創造價值的後權威時代已經到來(1 / 3)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麵對新的價值創造方式,人們有了許多的探索,新舊交替、錯雜紛紜。管理從泰羅製到行為科學、係統科學學派、組織文化、學習型組織等新模式的出現,看起來好像多角度多支點,有的甚至還提出截然相反的觀點。仔細研究我們就會發現,越後出現的理論致力於解決整合腦力勞動、複雜勞動和高級勞動的趨勢就越明顯。而人類在政治智慧、軍事智慧、文化智慧等方麵的積累,概括地說就是領導智慧方麵的積累是十分豐厚的。正像我們可以把手工業時代的幾乎所有產品中的思想和複雜藝術分解為工藝、流程和人的簡單動作一樣,在網絡時代,我們也可以把高價值的人們的大腦集合的智慧通過人類積累下來的領導智慧的母體找到創造新價值的途徑。我們成功地拿出辦法一定不要像泰羅製那樣經過一百多年時間。

進入網絡時代,管理創造價值的功能依然存在,但從理論到實踐的根基都開始漸漸鬆動和位移。新的更為高級、更為全麵、更為注意新價值整合的方式探索,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都在進行。在網絡時代勢不可當地掃過工業時代的領地,在領導走出幕後、管理退居次席的鬥轉星移之時,我們不禁想起但丁這位被譽為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過渡階段的詩人,他既諳熟封建社會的現狀,又唱出預示資本主義社會時代方向的梵音。工業時代與網絡時代管理領域的但丁、大師中的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為湯姆-彼得森的《解放型管理》一書題詞時說了一句對我們非常有啟示意義的話。他指出,工業時代的管理已經成熟了,但是麵向網絡時代,領導創造價值我們還處在繈褓階段。

領導創造價值,管理大師給我們進行了正確的定位——目前我們正處在繈褓階段、初級階段。初級階段意味著有許多不合時宜、故步自封的傳統仍堅不可破,更預示著許多生機勃發的創新勢不可當。

從時代把握領導理念的認識不在於高級階段和低級階段,而在於正確與否。從中國建國的發展口號和目標來看,由最早1958年“大躍進”期間提出的“趕美超英”——“三年趕美,五年超英,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實現共產主義”的目標,到1970年代四屆人大周恩來總理代表國家提出“本世紀末中國全麵實現四個現代化”,再到鄧小平複出後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提出的“本世紀末的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後來又補充“所謂小康即中國人均GDP800到1000美元”,這些口號和目標看似隨著曆史的發展在不斷降低,而實際上實踐證明了它們越來越正確,引領作用越來越大。因為它們更好、更實在地體現對勞動創造價值的引領作用。繈褓、嬰兒、初級階段,看起來好像是低級階段,實際上正因為如此,我們未來的發展才有了更為廣闊的創造價值的空間。

要使領導創造價值,要使這個網絡時代整合勞動新形式的“嬰兒”健康地成長,我們離不開母體。這個母體就是人類社會為我們積澱下來的領導智慧。在這方麵,領導創造價值的成長具有非常豐富的養料和肥沃的土壤。僅從中國文化來說,有文字以來的5000年曆史,其中誰也忽視不了的主線,就是領導智慧、政治智慧的演繹。雖然當年毛澤東主席批判過:“中國的曆史是一部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史。”曆史的發展為什麼是以這些人物來進行標誌?事實上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曆史並不是以人物來標誌,而是以人物為代表的事件、理念的展開來進行一種文化和曆史價值的傳承。

人類的發展也是這樣。封建主義發展到資本主義,觀念上的突破是從文藝複興開始的。文藝複興把奴隸社會對民主、平等、自由、人權的反思篩選提升出來,作為資產階級創造價值的理論武器。其實質是資本的代表者資產階級,以資本為實力對社會的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對社會的利益進行重新調整,在打破封建主統治的同時,停留在口號上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權,負麵的東西是明顯的,民主程序成了為資本服務的體製,平等更多地體現在廢除了封建特權的金錢的平等,而不是人身平等,自由成了可以出賣自己勞動的自由,人權在金錢麵前隻是落不到實處的華麗的口號。以分工、細化、切割為特征的管理模式,不可能真正帶來人類的自由。進入網絡時代,民主、平等、自由、人權依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要從勞動整合價值的變化,夯實使人類貼近這些美好願望的勞動整合基礎,探索以係統、長遠、全局為特征的領導創造價值的模式。

我們高度尊重曆史,心懷曆史,麵向未來,我們有許多未知需要探索。人們總是希望能盡最大可能去把握未來。有人這樣說:“如果我能預知明天股市確切的變化,我一定發大財。”但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冷酷的,否則社會創造價值的遊戲規則將徹底顛覆。社會財富價值的創造總是基於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判斷,人們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研究未來會是怎樣,回過頭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努力讓自己在未來變化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價值。

曆史可能驚人地相似,但並不會一再重演,今天有許多玄幻小說彌補了這樣的遺憾,通過重生或者再生來體現賣點的。也就是未來活過了今天再來活就感覺不一樣,好像“一切盡在掌握”。但是時間不可能倒轉,現實不可能回到過去,那麼人類麵向未來時可以依靠的東西在哪裏?通過曆史的總結,我們發現長時間曆史篩選以後那些被證明相對穩定的東西,那些沒有被顛覆的東西,那些沒有被淘汰的東西才是相對可靠的。而這種東西大量是通過曆史的傳承,以理念加故事的形式來告訴後人:“什麼事是怎麼失敗的,什麼事是怎麼成功的,因此,什麼事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是不能做的。”所以,今天我們要使領導創造價值這個嬰兒成長起來,我們也一定要認真地感悟曆史,從相對穩定的曆史中總結未來價值的導向。

有一個高科技企業的老總在短短的幾年之間積累了幾十億元資產的財富,意氣風發。他在與他的老師交流曆史的時候自信滿滿地說:“老師,我出生以前的書,我一般是不看的。”麵向網絡時代,我們的領導如果在成功以後以這種姿態出現,注定是沒有前途的。當一個人成功到可以狂妄地不要曆史時,未來的曆史一定會以實踐的失敗來教育他如何正確認識這個世界。

曆史浩如煙海,曆史可以從各個角度去看、去總結,領導創造價值時代的萌芽階段我們應該從什麼角度去體驗曆史,感悟曆史,進而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隻能是毛澤東主席當年的那句至理名言——實事求是。

我們體驗中國的曆史,中國曆史形成的領導智慧絕不是權術的演繹。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功,中華民族的不斷崛起,絕不是權術傳承的結果,而是中華民族領導智慧傳承的結果。什麼叫智慧?天下大道,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大道、正道,這是智慧,也就是“實事求是”中的“是”。而大道、正道往往不是複雜的東西,而是最簡單的東西,領導要創造價值關鍵在於比別人先一步發現大道和正道。馬克思是從最簡單的勞動發現價值的變化,發現社會發展的趨勢的。恩格斯也曾說過一句話:“兒童一至六歲的成長史,是人類幾十萬年認識史的縮影。”我們今天研究領導,也必須從最簡單的現象研究起。

領導,簡單地說就是一群人的首領。孩子頭兒,是一群孩子的首領,可謂是生命成長階段中最早的領導。孩子頭兒是怎麼出現的?孩子頭兒的產生,是我們都走過來的曆程。我們或者是孩子頭兒,或者不是孩子頭兒。這個在生命剛剛成長階段的初始的領導行為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示?

孩子離開母胎以後就來到家庭。在家庭裏學走路、學說話,同時也抱著一種好奇的眼光看世界。要想真正看世界就必須走出去,這樣家庭這個空間就顯得太小了。這是一種本能的生命的衝動。孩子走出去以後,有兩個關鍵點支配他走出去後的行為:第一,走出去,要什麼?一句話,“我要玩,我要滿足我好奇的需求”。第二,外麵的世界不可預測,怎麼保證走出去後的安全?換句話說,走出去以後“不要讓人欺負,更不能讓生命中斷。”

孩子走出去以後不是一個人玩,而是一群人玩。一群人玩,既沒有民主選舉,也沒有組織任命,家庭的背景和財富也不能決定其成為孩子頭兒。譬如,一些有錢家庭的孩子是拿著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希望當領導。可是後來他們發現這種做法成效有限,把玩具拿出來後是真正的孩子頭兒決定把玩具給誰玩。主動分享玩具變成了向孩子頭兒獻寵、提高身價的工具。那麼孩子頭是怎麼產生的呢?

首先,一群小孩出來碰到了都想玩,大家一起玩什麼?張三、李四、王五、趙六,一群小孩都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時候有的孩子可能由於腦袋聰明,也可能由於其他的一些原因,他提出的想法被大家認同了。“我們玩滑滑梯,我們玩打水戰,我們玩捉迷藏……”他一次又一次、兩次又三次地提出被大家認同的目標,很自然地,以後出來玩什麼就聽他的了。而其他人發現自己提出來的想法大家不認同,他提出來的想法又更好,也就不自覺地聽他的了。等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認為“他提出來的想法有價值,我們就跟他走了”,即這個孩子有了追隨者以後,他就被擁戴為孩子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