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年輕的領導、剛剛站上領導崗位的領導經常說“按你的意思辦”的是不多的。而資深的領導、站在高位的領導當手下的人來請示的時候往往第一句話就是問:“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你怎麼看?”如果手下人說了自己的看法以後他覺得不對,一定會繼續問:“還有什麼想法?”如果手下人的想法與上層的利益、側麵的利益或是下層的利益可能有矛盾的時候,他也會繼續問:“如果這件事情這樣做,上級領導有不同的看法應該怎麼辦?如果其他部門有意見我們應該怎麼辦?如果手下的人執行沒有激情或者執行不到位我們應該怎麼辦?”他是通過反複地問讓手下的人主動地完成一件能夠做到位的事情。
怎樣布置工作,不同的時代,針對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方法。假如我們簡單一點進行分析,從行為概括一下,所有工業時代的布置工作都是“按我的意思辦”、“聽清楚沒有”、“做到位沒有”。而如果我們預測後權威時代的領導的布置工作,讓創新帶來價值,讓複雜勞動帶來價值,讓高級勞動帶來價值,讓腦力勞動帶來價值,似乎並不是這樣。後權威時代很可能要求領導說“按你的意思辦”。因為網絡時代的組織要整合每一個人腦袋裏的資源,為組織增加價值。如果說工業時代實現價值是大規模、夠標準、低成本,那麼網絡時代創造價值一定是考慮:被領導者的腦力發揮了沒有?踩到高級的點沒有?在複雜的氛圍的空間找到可操作性的點沒有?找到為組織創造價值,同時又為自己增值的點沒有?
這些話說起來比較複雜,我們同樣以布置工作為例來進一步體驗如何正確地“按你的意思辦”。
設想一個場景。你到了一個新的單位擔任負責人,這個單位的下屬本來應該到你這個崗位,你到了以後,相當於擠掉了他的崗位,他心理不平衡。這時候假設工作需要獲得一個資源擁有者,比如獲得財政部門的支持。你的這個手下跟財政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是很熟的。但是假如你簡單地布置工作讓他去聯係,他很可能會客客氣氣帶你去,結果到了那裏相關負責人跟你打太極拳,不買你的賬。怎樣頂了你手下的位,又讓你的手下盡心盡力地為你幹活,我們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無非有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尊重。你要考慮到怎樣讓他體驗到你對他的尊重。體驗尊重的關鍵在於細節。比如說,要談這件事情,是你到他的辦公室還是讓他到你的辦公室。他很可能是在一個集體辦公室,那裏有其他的員工,談話不方便,所以首先應該是到他的辦公桌前問他有沒有空,讓他到你的辦公室來。一般來說,他再怎麼對你不感冒,但你是他的上級,他一般會說:“我有空,十分鍾後我到你的辦公室來。”
十分鍾後,他敲門,你應該怎麼辦?你可以說“請”也可以說“進來”。這時候,你應該說“請”。他一進來,你就應該站起來。假如你沒有站起來,他一定是走過來,坐在你辦公桌的對麵。你辦公桌對麵有兩張椅子,是下級彙報工作的地方。一旦他坐到你的對麵,那麼就注定了你今天跟他談話的失敗。所以這時候你應該站起來,把他引到旁邊的沙發上去。然後你在那給他泡茶,首先通過行為對他表示尊重。因為他坐在你辦公桌對麵和同你一起坐在沙發上是不一樣的。跟你一起坐在沙發上你和他至少是平等的關係,甚至有點你向他請教的味道。而隻要他坐在你辦公桌對麵,他就感覺到他是下級,而他覺得本來應該是他在你這個位置,這樣他的失落感是很強的。這是“按你的意思辦”的第一個要點——尊重。
第二,利益。今天,大量工業時代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做成一件事要有做事的計劃,網絡時代告訴我們要做成一件事要做利益相關的人的計劃。在他內心中,你的上台擠掉了他上任的機會,損害了他的利益。雖然這既成事實,有很多客觀原因的,但是他心理還可能很不平衡。換句話來說,他考慮的很可能是:你布置的這個工作做成了,對我有什麼好處?能給我帶來什麼利益?
因此你需要進行態度的轉換,要關心他的利益。假如,他的兒子今年高考,隻考到了重點線邊緣的成績。而你又和招生辦主任關係很熟,這時候你坐下來,跟他喝完茶後關心說:“聽說你孩子很不錯,今年考到了重點線。誌願報了沒有?”他很可能有點擔憂地說:“報了。現在報了三個誌願,不過由於在重點線的邊緣,很可能不會被那三所大學錄取,估計要服從調劑,我現在也很擔心。”這時候你可以告訴他:“這樣,你把你兒子的考號、分數、想報的專業發給我,招生辦主任我很熟,我看看可不可以請他關照一下,假如這三個誌願沒有錄取,在調劑時把你兒子的檔優先拋出去。”假如有這一點,你就可以讓一個心態不平衡、對你抵觸的人化解對你的抵觸情緒。
其實這類的事情有很多。包括電視劇《紅日》中蔣介石要讓張靈甫到山東戰場的時候,張靈甫在那種緊張的狀態下想不起自己母親的生日,蔣介石想到了。然後讓宋美齡給張靈甫的母親送了一件裘皮大衣。“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怎樣讓人感到你考慮到他的利益,甚至是人家還沒想到的利益?這是“按你的意思辦”的第二個要點——利益。
第三,請教。他在第一線工作,比你有經驗。所以你要學會放下身段向他請教。就像前麵談到的,同樣的“一”、“二”、“三”,由你嘴裏講出來,和由幹活的他嘴裏講出來是不一樣的。他講出來,說明他已經完成了思想和腦力勞動的換位,而一個人隻要完成腦力勞動的換位後就會形成一種衝動,就會有一種興趣。而領導要讓別人幹你想幹的事情,第一步首先要讓一個人有這種衝動和興趣。這是“按你的意思辦”的第三個要點——請教。
第四,換位。他在第一線工作,他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也一致了,那麼你幹什麼呢?換位。支持,服務。鄧小平為什麼說“領導就是服務”?三起三落的領導智慧就是服務。比如你可以對他說:“拜托了,這件事按你的意思辦。這是我私人手機的號碼。我下班以後我的工作手機一般都是關機的,而私人手機一直都開著。如果有什麼事情,你可以隨時找我。其他各個部門,各個相關的人,你遇到什麼困難,你也可以隨時聯係我。我替你去聯係,我和你一起去找他們,我配合你去進行協調和溝通。”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你讓他付出了複雜勞動、高級勞動、腦力勞動,事做成以後,按照工業時代通行慣例,你要給他提薪,你要給他晉級。可是恰恰相反,隻要這個下級比較成熟,他會走進你的辦公室,感謝領導給他這個成長的機會。這是“按你的意思辦”的第四個要點——換位。
布置工作是要求別人幹活。按工業時代的遊戲規則,欠別人人情是要用錢和權去還的。網絡時代給別人平台,讓別人表演,別人會心甘情願地認同領導,甚至覺得欠情。所以,21世紀真正創造價值的不是控製,而是引導。成功有一千個理由,失敗隻有一個理由。但是真正的成功不是控製,而是引導。從孩子頭兒的產生到布置工作最簡單的行為,給我們的啟示無論是從人性,從人的生命價值,一直到創造業績,引導比控製都更有價值。
曆史的發展往往是以悖論的形式來展開。工業時代實際上是對人性、對人生命的價值的否定帶來巨大財富的肯定。進入網絡時代,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條件,進入一個否定之否定階段。從人類曆史中獲得高端價值的,不論官、產、學、媒哪一界的頂級人物,他們都是在冥冥之中聽從著目標,用價值觀引領著自己去走,而不是被別人控製著去走。
今天我們回頭看,任何一個科技發展的成果在過去可能都是一個帝王都享受不了的東西。今天在精神領域,有沒有可能形成把曆史積澱下來的高層的思想和藝術變成一種基層的、可操作的、可推廣的、成規模的、可拷貝的這樣一種創造價值的模式?隻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夠使創造價值的偉人的領導思想,成為我們每一個平民都可以共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