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工業時代的製度比作養魚的魚缸,讓魚兒在看似無形卻有形的玻璃壁裏安分守己地遊弋的話,那麼網絡時代的製度就是龍門,引導鯉魚翻身騰躍、激蕩浪花,在創造自己生命價值的同時給組織帶來更大的價值。
第一節挖掘製度引導的價值
工業社會通過低成本到標準、大規模的生產模式“點石成金”地創造超越以往社會形態的財富價值,製度功不可沒。正是依靠製度化的規模生產,工業社會創造了超越以往的經濟效益,正是依靠製度化的流程控製與分工,任何複雜產品的生產都被簡化成低級勞工可以執行的步驟;正是依靠製度化的薪酬福利,組織成員的價值與貢獻被量化及細化,工作激情被激發出來。製度是創造價值的載體和源泉。
從大的方麵看,法律是最具有權威性、最社會化的製度。它是工業時代體製由經濟領域向政治領域折射的一種反映。美國《獨立宣言》奠定了美國法製的基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批最早被英國人趕到北美大陸的匪徒和罪犯,他們在越洋輪船上有了一個想法,認為我們要建立起一個新的國家,並要製定一係列製度來捍衛它,於是就有了著名的《五月花公約》。形成了以交易的契約為基礎的製度,締造了整個工業時代文明的以科學管理理論為代表的工業時代管理製度。它的作用在於引導工業時代一整套的製度規則落地,達到底線,形成生產線上具體的將複雜勞動分解為簡單勞動的運作規範。
整個工業時代的發展,都伴隨著製度的不斷進步和演化。日本能夠成為全球製造,產品精細化享譽全球,與其引進先進管理製度是分不開的。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管理專家戴明把全麵質量管理引進日本企業以後,日本的產品質量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製度的製定和執行成為企業提升質量、降低成本的秘訣。
當製度發展成熟以後,具體製度本身甚至都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成為對外保密的商業機密。
好的製度能創造價值,但不能照搬照抄。戴明將全麵質量管理帶到日本的同時,也高度注意製度與文化的結合,特別是讓下層認同製度。
例如在全麵質量管理中有一項員工合理化建議製度,在美國實行的時候隻要誰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就給予個人重獎。同樣的製度在日本頒布後,卻沒人提出合理化建議,戴明深入調查研究問他們為什麼不提合理化建議。他問員工是不是獎勵的力度不夠,員工回答說,“一個合理化建議都是你一嘴我一舌、大家集體討論的結果,如果我一個人去論功邀賞,那以後在團隊裏我就不要做人了。”於是戴明修改了合理化建議的製度,由獎勵個人修改為獎勵小組,鼓勵大家跨部門、跨崗位和集體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議。這種團隊獎勵的製度一出,各種合理化建議紛至遝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製度的效用在工業時代像點石成金的金手指,每一步的完善和升級都帶來巨大的效益。製度是否可以由企業內部的標準變成外界公共認同的標準,進而提升品牌的價值?這就出現了政府提倡和主導的、全球一致的ISO全麵質量管理標準。通過企業ISO全麵質量管理標準的認證,製度的價值由內部規範減少內耗的價值變成了一種提高企業知信度的品牌價值。
沒有最好的製度,隻有更好的製度。製度在與時代發展需求的磨合中能帶來更高的生產力。ISO全球質量標準的製度演進從ISO1000到ISO9000,在工業生產流程和質量管理上有了越來越細致的標準規定。發展到ISO4000以後,企業已經開始思考產業與自然的關係,提出了環保方麵的標準要求;如今發展到ISO8000以後,職業衛生與安全又被納入了製度要求。製度由內部的生產管理,進化到全麵管理、再到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企業與自然的關係,一路凱歌行進。工業時代通過製度的細化,不但減少生產成本,而且把成功的經驗用製度固化下來,把失敗的教訓通過製度控製進行風險規避,這是人類文明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我們從製度中獲得豐厚財富,我們發現製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最節約成本、最快地將複雜勞動變為簡單勞動的非常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但是我們也逐步發現製度的成本和代價。
首先,製度的製定總是根據過去的成敗得失來立下規矩,用以規範未來的行為。然而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未來有許多情況是製度未曾考慮到的,製度永遠是滯後的,它不能解決全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