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獎懲激勵,以罰為主”局限越來越大(1 / 3)

網絡時代領導作為主導者,讓別人體驗到自己的“給”有所值甚至是超值是網絡時代領導激勵的發展方向和要求。它要求領導者轉換思路,給被領導者他想要的,而不是給他領導者願意給的。

第一節“獎懲激勵,以罰為主”局限越來越大

工業時代為了讓人的手腳玩命幹活,采取了一種簡單的方法——獎懲激勵、以罰為主。組織成員把事情做到位,得到相應的金錢報酬。組織成員沒有做到位,就受到金錢上的懲罰。形成了一種論功行賞、論過處罰的獎懲機製。工業時代用一個崗位、一份薪水賦予組織成員自身生產和再生產的條件,解決了個人生存和安全的底線。然而人不僅僅是動物,人的生命價值遠不止是自身的繁衍。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人有思想、有理念,人對幸福的追求是多種多樣的。在工業時代價值創造的模式下,領導沒空多想,也不願多想,甚至認為過多地滿足手下的需求是對組織安全的威脅。工業時代通過一種到標準、成規模、低成本的模式來創造價值,它累積了一整套運營流程,通過細分崗位、細分工序讓個體用手腳的重複性勞動來創造價值。它累積了一整套獎懲機製,規定了什麼是“雷區”,什麼是“獎池”,這就是工業時代最便捷有效的激勵方法。

進入網絡時代,價值產生漂移,人的創新、腦力勞動、複雜勞動與高級勞動才是給組織帶來更大價值的東西。原來工業時代的那一套激勵方式正表現出越來越大的局限性。這種看似簡單有效的激勵方式讓手腳勤快的人留在組織中的同時,也使富有創造性、有創新精神的人紛紛離去。

網絡時代創造價值的激勵機製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從最具有創新性的IT業中尋找思路。

Google為什麼要把會議室做成比星級賓館更好的按摩中心,把個人工作台變成個人生活台,讓所有個性化的東西在身邊展現?為什麼要把工作時間的20%留給個人做自己的事?我們要知道,Google的老板絕不是慈善家。他是敏銳發現價值漂移趨勢的激勵創新者。他發現激勵不是先取後給、依據結果給報酬,而是先為員工服務,讓員工在Google極其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中活出生命的價值,由此產生更大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反哺企業,從而為Google帶來更大的價值。

21世紀的激勵不是獎懲激勵,不是以獎為主或以罰為主的激勵,而是努力體驗個體、特別是有價值的個體需要什麼,怎樣在工作過程中滿足他們的需要的激勵。換句話說,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進行價值激勵,而不是簡單的賞罰。

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正所謂“烹小鮮若治大國”,管企業與治大國在一定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價值激勵的核心點不在於組織要什麼,而是要考慮有價值的人要什麼。不是考慮組織要什麼,而是考慮跟著組織的一大批人心裏要的是什麼。所以,原有的獎懲激勵無論是以獎為主還是以罰為主的激勵方式在麵對未來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人創造價值的局限性已經越來越大,越來越貧乏。組織必須創造一種模式,讓個人的價值與組織的價值更好地結合。我們要用“空杯”心態來體驗每個跟著組織走的人要的是什麼。

跟著組織走的人要的是什麼?仔細體驗,我們發現被領導者的需求大體可以從“錢、財、權、色、名”幾點找到答案。

第一,錢。人類社會度過了以物易物的交換時代以後,進入到文明的階段,出現了貨幣作為交換的中介,用貨幣來衡量一切勞動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工業社會用工資交換並衡量員工的勞動,讓人覺得為自己付出的勞動是值得的。工業社會用錢的形式給個體以實現價值的滿足感,其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形式是計件工資,完成多少回報多少。從組織角度看,個人完成任務就給酬勞,組織是個人的“衣食父母”;從個人角度看,人變成了租借給組織的機器,依靠手腳動作取得生存的資格。當工資讓人們的生存和安全基本得到保障後,人們對價值的判斷就出現了異化。隻要有思想的人就會覺得自己的價值遠不止如此,認為自己不隻是機器,不是隻能從低級、重複勞動中創造價值。進入網絡時代以後,人們發現依靠腦袋的勞動比依靠手腳的勞動能創造出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