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中分析出對立方各方麵的特點,就可以在確定辯論攻守謀略時,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二、聽對方講話的漏洞
如果我們可以通過傾聽掌握對立方的錯誤與破綻,就可以明確攻擊目標。從而能夠把握住戰機,在策略上去采取主動,從而適時地展開進攻,克敵製勝。
1.注意聽邏輯上的漏洞
《墨子·公輸》載: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日:“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盤不悅。子墨子曰:“請獻千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日:“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
墨子以“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來請求公輸盤,但公輸盤卻以“吾義固不殺人”拒絕。墨子就抓住這一點,論證公輸盤“義不殺少而殺眾”的不合道理來反駁他,終於說服公輸盤不再幫助楚國攻宋。這段對話中墨子之所以成功,就在於聽出了公輸盤的見解中存在著邏輯上的漏洞。
墨子就是從對立方的發言中,聽出了邏輯混亂和違反邏輯的漏洞,反擊得以成功。
2.注意聽語言上的漏洞
1972年9月,田中角榮作為戰後日本第一位政府首腦來到中國。為改善中日關係同中國政府首腦舉行正式會談。周恩來總理於9月25日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招待田中角榮。盡管氣氛是誠懇友好的,但賓主都密切關注著相互間祝酒辭的內容。田中在祝酒辭中談到“過去幾十年間,日中關係經曆了不幸的過程,其間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我對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聽到這裏,周總理立即發問:“你對日本給中國造成的損失怎麼理解?”田中馬上意識到“麻煩”一詞用得不妥,連忙解釋。……由於周總理極其敏銳的語感能力,維護了我國的外交立場和國家尊嚴。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田中的語感能力也較強,他對周總理的提問能迅速作出反應,意識到自己用詞不妥,立即加以解釋,使對方達到諒解,為中日友好掃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礙。
周總理反應機敏,針對田中角榮講話中的所謂“麻煩”,旗幟鮮明地提出質問,辨明了事非,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語言上的漏洞,多是用詞不當,語無倫次,句式不妥,或前言後語疏於照應,或是出現口誤等。這種漏洞出現的隨機性強,難以預料,所以需要聽者觀點明確,立場堅定,反應機敏,善於捕捉。
3.注意聽情理上的漏洞
情理,是指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普遍認可的價值觀和由此而約定俗成的處事原則以及道德規範。聽出有悖於情理的漏洞,自然就掌握了出擊的目標,便於主動進攻。
三、聽對方講話的內容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聽要認真、仔細、全麵。要把對立方的發言內容完全聽清、聽懂,沒有遺漏。掌握住對立方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把握住對立方的要害,確定己方的應答攻守策略。
當然,還要聽清、聽懂己方的其他成員或其他支持者的發言,這樣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掌握主動,共同對“敵”。
聽,要做到知己知彼,這樣方可確定己方論點,確定攻守戰略,展開辯護和辯駁。故此,聽內容是確定觀點與策略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