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情感表達的基本技巧(1)(1 / 2)

83付出真誠,收獲真誠

說服對手樂於認同你的觀點,靠的是以誠服人、以情服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這是感情、知識和心智力量的使然。情感的力量是情感的認知和共鳴,知識力量能使人們信服觀點的論證,心智力量則能使人們接受辯手本身,並進而在有意無意中相信和支持你的論證與反駁。

◎真誠表達自己的感情

某學院有位教員寫了一本書,出版社讓他推銷一千冊。為了把書推銷出去,他對學員做了一次推銷演講:“當老師的在這裏推銷自己寫的書,總不免有些尷尬。不過,如今作者也很難,寫了書,還得賣書。出版社一下壓給我一千冊,稿費一文沒有,所以我不推銷不行。這本書寫得怎樣,我自己不好評說。不過有兩點可以保證:第一,這本書是我用三年時間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結晶;第二,書的內容絕不是東拚西湊抄下來的,是我自己長期思考的見解。前不久,這本書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評為社科類圖書的二等獎,這是獲獎證書。說實話,對於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搞推銷比寫書難,隻是硬著頭皮來找大家幫忙。不過,買不買完全自願,決不強迫。如果覺得這本書對你有用,你又有財力就買一本,算是幫我一個忙。謝謝。”演講立即產生了效果,書一次就賣掉了300多冊。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位教員的推銷並沒有什麼技巧可言,似乎是一個笨嘴拙舌的人,也可以說他有意無意間掌握和運用了論辯的最高技巧——真誠。他的成功,也許就在於他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真誠,贏得了聽眾的信賴。

一個旅遊團不經意地走進了一家糖果店,參觀一番後,並沒有購買糖果的打算。到了臨走的時候,服務員沒有對旅遊團的“開始不買”持責怨態度,相反,他卻更加熱情,把一盤精美的糖果捧到了他們麵前,並且柔聲慢語:“這是我們店剛進的新品種,清香可口,甜而不膩,請您隨便品嚐,千萬不要客氣。”如此盛情,使顧客不知不覺進入了糖果店營造的一種雙方好似親友的氛圍之中。恭敬不如從命,既然領了店家的“情”,又豈能空手而歸呢?旅遊團成員覺得既然免費嚐到了甜頭,不買點什麼,確實有點過意不去。於是每人買了一大包,在服務員“歡迎再來”的送別聲中離去。

如果這位服務員使這個旅遊團的成員感到他的熱情隻是一種算計,那麼結果隻有一種可能,這就是:你越是熱情,我越是拒絕。

付出真情,必收獲真情,甚至你敬人一尺,人必回一丈。但是,我們不能夠把付出真情當作某種本小利大的低風險投資,使別人覺得與你交往成了一樁買賣,而算計的權利全在你的手中。

每一句話都是心裏話,而不僅僅是把裝出來的熱情做得不露痕跡,這樣就能夠賦說話或者論辯以真情,從而在打動自己的同時打動對方。更重要的是,真情重在自然流露,在乎本性天成,不能僅僅作為一種方法或者策略。

◎誠實是真誠的第一要求

亞裏士多德說過:與其他人比較,人們更容易和更堅定地相信完美的人,當對一個問題有意見分歧又不能確切斷定時更是這樣。

常常言行不一的人,論辯的水平越高,人們越反感。口含蜜,心似劍,詭計多端,手段毒辣的人,最易遭人唾罵。以德信人,即使沒有舌戰群儒的雄辯之才,同樣能夠打動人心,甚至更能打動人心。

道理能征服人,主要靠真理的力量;道德能征服人,主要靠人格的力量。人格和德行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盡管不是道理,但往往勝於道理。我們常講德高望重,其實“德高”不僅能“望重”,而且能“言重”,即增加講道理的分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德行是形象的道理,道理是抽象的德行;道德的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人格的缺失是最可怕的缺失。“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不可偏廢,而後者是一種至高境界。

大量事實證明,最能說服別人的人並不一定是口若懸河的人,而是善於表達真誠的人。當你用得體的話語表達出真誠時,你就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際之間的信賴關係,對方也就可能由信賴你這個人而喜歡你說的話。這就是很多訓練有素、似乎懂得說話奧妙的推銷員常常不能打動顧客的原因。

一瀉千裏的氣勢雖然流暢優美,但是如果少了誠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如同一束沒有生命力的絹花,很美麗但不鮮活動人,缺少魅力。因此,演講者首先應想到的是如何把你的真誠注入演講之中,如何把自己的心意傳遞給對方。隻有當聽者感受到你的誠意時,他才會打開心門,接收你講的內容,彼此之間才能實現溝通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