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辯論中的邏輯技巧(4)(3 / 3)

這裏,陶淵明開導少年的方法,就是運用循循善誘、層層遞進的方法。第一步,以禾苗的生長為例,先說明“勤學則進”的道理。其中,他並不是直接亮出答案,而是讓少年先觀察禾苗,後思考,再提問啟發,爾後又由此及彼,把禾苗的生長與讀書學習有機地聯係起來,最後順理成章地闡明其中的道理。第二步,又用磨刀石磨損來形象地說明“輟學則退”的道理。中間又引而不發,讓少年深入思考,然後再指點一番,使少年恍然大悟。陶淵明所舉的兩個例子一正一反,形象生動,恰到好處,相輔相成,頗能說明問題。

◎層層遞進增強語言的力量

在論辯過程中緊扣論題,從一點切入,由小至大,由遠至近,由淺到深,由輕到重,逐層展開,直至揭示論題的本質,進而達到誘敵就範的論辯方法。恰當地運用層層剝筍術,可使我們的論證一步比一步深化,增強我們語言的雄辯力量。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兩位著名的國民黨愛國將領手下的軍官一時衝動,堅決要殺掉蔣介石。受中共中央委托,周恩來親赴西安,力求事件的和平解決。

麵對那些對蔣介石憤怒異常、言辭激烈的軍官,周恩來劈頭就是一句反問:“殺他還不容易,一句話就行了!”

非同尋常的一句話讓在場的國民黨軍官們平靜下來,周恩來緊接著連發五個問題,層層剝筍:“可是,殺了他以後怎麼辦呢?局勢會怎麼樣呢?日本人會怎麼樣?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會怎麼樣?各位想過嗎?”

由於平時確實沒有好好想過這些問題,大家於是陷入了沉思。

這時,周恩來抓住“戰機”,分析了西安事變的性質,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考慮問題的基本原則,把那些主張殺蔣的國民黨軍官們聽得心悅誠服。

西安事變,最後終於得到了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結果被蔣扣押。東北軍的一些軍官得知後,錯誤地把仇恨發泄到東北軍的高級將領身上,還錯誤地對共產黨沒有把張學良救回來很有意見。他們暗殺了幾名東北軍的高級將領,又殺氣騰騰地闖進了周恩來的住所。

在這個緊急關頭,周恩來鎮定自若,霍地一聲站起來,猛地一拍桌子說:“你們要幹什麼?你們這是要救張副司令嗎?你們的行動恰恰是幫了蔣介石的忙,是蔣介石歡迎的!你們以為這樣幹就可以營救你們的張副司令回來嗎?不!這恰恰是害了張副司令!因為你們的行動破壞了團結,分裂了東北軍!你們在犯罪!”

當時,闖進屋子的國民黨軍官們流下了淚水,立即跪下來向周恩來認錯請罪。

撲朔迷離的問題,可以經由層層剝筍而真相大白。周恩來由輕而重,由小而大,道理層層深入,感情層層深化,促人猛醒,明事曉理,可謂大家風範。

93捕捉破綻,窮追猛打

抓住對手的破綻,給予致命的攻擊,比單純的攻擊對方的論點要有力的多,通常情況下,這樣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尋找缺口,反駁對手

辯論的過程是一個對抗與反對抗的過程,而對抗中又以例證對抗為常見。以例證對抗為例,談一下反對抗技巧。

有一些對抗的例證,表麵看來牢不可破。實際上如果稍作推敲還是可以反對抗的。

在“女性比男性更需要關懷”辯論中,正方為了論證中國文字反映的男尊女卑,舉例說:

中文有兩個字表示結婚的概念,一個是“娶”字,另一個是“嫁”字。男人是“娶”媳婦,女人是“嫁”給男人,那這個“娶”字它表示一種主動性,“嫁”字它表示一種被動性。(笑聲,掌聲)請回答!

反方馬上以牙還牙:

同樣的例子,我們還可以發現中國字的“好”字和“妙”字都是一個褒義詞,那麼請問“妙”字和“好”字是不是用“女”字旁開頭呢?(掌聲)

當反方舉“好”和“妙”進行對抗時,正方束手無策了。其實,正方完全可以在反方的例證上做文章,做出反對抗:“妙”可以拆為“女”和“少”,“好”可以拆為“女”和“子”,從造字角度看,這都是兩個會意字,也就是“女”性“少”方為“妙”,“女”性得“子”才叫“好”。這豈不正表明了女性受壓抑的社會地位了嗎?

上麵例子表明,從構成對抗的例證本身發掘於己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可以有效地進行反對抗。

不是所有的對抗例證都存在著漏洞,更多的情況下,辯方的對抗是嚴謹縝密、毫厘不差的。這時候,避開對抗的衝擊力,從側麵突發反問進行“強攻”,是行之有效的反對抗技法之一。但是有一點,這個反問必須直接攻向對方的立論點,不能有任何偏差,否則就會影響反對抗的力度。

我們來看關於“治愚比治貧更重要”的辯論中的一段辯詞:

正方:一位名作家寫了本書《愚昧比貧窮更可怕》,說明了治愚比治貧更重要,可見對方同學似乎是沒有看過這本書呀!

反方:中國政府說,生存權、溫飽權是人的第一權利。對方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