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這段論辯中就用了因勢利導的辯術,當他聽說國王喜愛音樂時,就從此下手,用一個個問句,一步一步疏導,最後得出結論:如果國王能和百姓一同娛樂,就可以使天下歸服了。從而達到了說服齊宣王與民同樂的目的。
“因勢利導”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原文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和領兵作戰一樣,在辯論中因勢利導的辯術同樣有著很大的作用。“勢”,就是對方思想發展的趨勢,“勢”是導的條件,隻有找到“勢”才能進行“導”。“導”則是疏導,就是在辯論中順著對方思維發展的趨勢,由淺入深提出一係列問題,逐漸否定對方的觀點,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一個領導走進辦公室時,看到幾個人正在為昨夜的女排比賽議論紛紛。麵對這一意外情況,這位領導沒有命令大家停止議論,而是興致勃勃地加入了討論,談起了自己的感想,二三分鍾後,大家靜下心來聽他講時,他卻巧妙地將話鋒一轉:“中國女排的勝利為中國人爭得了榮譽,它證明了中國人的偉大,但是中國在科學技術、經濟建設上還很落後,被人瞧不起,我們也要有女排這種拚搏精神,把我們的科學技術、經濟建設搞上去……”這位領導運用的就是“因勢利導”的語言藝術。
他及時地“借”了員工們強烈的愛國熱情之“勢”,恰到好處地加以點撥指引,順勢將大家的熱情引導到工作上,不僅很快恢複了辦公秩序,還借此“東風”激勵員工們努力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這位領導運用命令式的語言表達形式,雖然也可達到停止議論的目的,但他無法使大家的思維從“女排比賽”中走出來。當人的思維朝著一定的方向進行,特別是當人處於亢奮狀態時,命令式的語言、強迫的手段效果都不好。因此,碰到上述此類突發事件時,隻有借其勢,用巧妙的語言形式自然地加以引導,才能達到扭轉局勢的目的。
96反駁論據,直接有力
實施批駁論據的方法,我們也可以通過實踐來檢驗對手的論點,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它也是檢驗某論題是否真偽的標準。在具體的辯論中,隻要將對方的論題用實踐一檢驗,其虛假性自然就會暴露無遺。
在《“友邦驚詫”論》中,魯迅先生為了反駁國民黨政府通電中加給請願學生的所謂“搗毀機關,阻斷交通,毆傷中委,攔劫汽車,攢擊路人及公務人員,私逮刑訊,社會秩序,悉被破壞”的種種罪名,特意在文章結尾引用《申報》的南京專電再反駁:
“考試院部員張以寬,盛傳前日為學生架去重傷,茲據張自述,當時因車夫誤會,為群眾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並無受傷之事。至行政院某秘書被拉到中大,亦當時出來,更無失蹤之事。”而“教育消息”欄內,又記本埠一小部分學校赴南京請願學生死傷的確數,則雲:“中公死二人,傷三十人,複旦傷二人,複旦附中傷十人,東亞失蹤一人(係女性)。上中失蹤一人,傷三人,文生氏死一人,傷五人……”可見學生並未如國府通電所說,將“社會秩序,破壞無餘”,而國府則不但依然能夠鎮壓,而且依然能夠誣陷、殺戮。“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隻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這裏,魯迅先生舉確鑿的事實,直接反駁了國民黨政府的謬論,非常有力。
在反駁錯誤觀點時,我們既可以反駁對方的論點,也可以反駁對方的論據,還可以反駁對方的論證。但是,相對來說,反駁對方的論點是一種最直接的方法。“擒賊擒王、直接破的”就是這樣一種在辯論中直接反駁對立方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直接去揭示對立方論點的錯誤、虛假,或者邏輯上的混亂。直接反駁對立方論點的具體方法很多:可以舉事實反駁,也可以進行分析反駁,還可以澄清概念來進行反駁。
在與對手的交鋒中,我們駁倒了對方的論據或論證,並不能就此斷定對方的論題是必然虛假或者必然錯誤的,這時候隻能說明對方的論題不可靠。要將對方徹底駁倒,還必須對對方的論題進行徹底反駁才行。這就如同打仗一樣,如果將賊首擒獲,敵人便會潰不成軍;否則,就不能說戰鬥已經結束。而“擒賊擒王、直接破的”的方法則正是通過對對手的觀點直接進行反駁借以駁倒對手的方法。可以說,在反駁對方時,這是一種最便捷的方法。
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使用“擒賊擒王、直接破的”的方法,最便捷有效的辦法是列舉大量確鑿無疑的事實,在鐵的事實麵前,任憑對方如何信口雌黃也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