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同樣都是要經受到戰爭的洗禮和考驗啊。”陶誌剛產生起共鳴地說道。轉念,他又突然想到了當初和自己一道報名參軍,接著和高軍被留在上海警衛部隊,後又一道被選派上到雲南參加“自衛反擊戰”的同鄉霍大勇:“唉,高軍,還有‘老悶子’霍大勇呢?不也是和你一道上的前線嗎?”
“咳!講起來真是令人感到心痛啊、、、、、、”
“他怎麼啦?”聽到高軍難過埋怨地說道,陶誌剛頓感焦慮地又趕緊地問上了一句。
“他、、、、、、他是在一次押俘途中,遭敵特工埋伏,為了能確保全隊能安全地將俘虜遣送至戰俘營,他主動提出要求承擔斷後任務,掩護押俘戰友們迅速脫離險境,最終不幸壯烈地犧牲在了南國疆場上。”隨即,高軍終於忍不住地雙手抱起腦袋哽咽地講出了實情。
“啊,大勇,我的好兄弟啊,當初我們在開往支前參戰途中相遇時不是說好了的嗎,到時有機會再一道乘著火車凱旋歸來嗎?你怎麼能講話不算話,就這樣早早地離開了我們呀?!”隻見陶誌剛頓時眼眶潮濕了起來,痛心疾首地回憶說道。
“是啊,走的太早了點,記得當年他犧牲時,剛好隻有20歲。”高軍一邊噙著淚水敘述道,一邊將削好的一隻萍果遞到陶誌剛手裏。
“那你們到了南國戰場都經遇到哪些戰鬥了呢?”
“那說起來話就長了、、、、、、”接著,高軍又為自己削起另外一隻萍果:“唉,一九七九年,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特殊年份,也不會有多少人懷念這個曾經令人熱血沸騰過的歲月;記得它的隻有活著的我們和死去的他們,記得它的隻有邊境線上那依然如血的紅土,無邊無際的叢林,重疊反複的雷區和那滿山遍野的貓兒洞。基本上都是與廣播報紙、影視作品上所宣傳報道的中南反擊戰情況差不多。”
“不錯,那時我們在被抽調到中緬邊境時,通過收聽收看廣播報紙,的確也是了解到了不少有關你們中南反擊戰那邊的英雄人物事跡和戰鬥經過,真是太令人感動了!”
“當時流行的一句口號叫著:‘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確實,在那個大體和平的年代裏,有這麼一塊戰火紛飛的孕床,可以培養出許多英雄,作為參戰軍人我們理所當然會成為千萬青少年的崇拜偶象,雖然這種崇拜誰也不願意用生命去換取。但作為一名軍人也是無法選擇的。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符合祖國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是啊,軍人的天職就是要服從命令,這也是這也是千古誡律啊,隻有神聖的戰士才是能夠理解做到。”
“記得為了能確保對南反擊戰能取得勝利,在開戰之際,許世友等前線作戰指揮將領,就專門下達了令人生威的《十殺令》即:
‘不前者,殺!
抗拒命令者,殺!
臨陣怯逃者,殺!
延誤戰機者,殺!
投敵叛變者,殺!
泄露軍情者,殺!
玩忽職守者,殺!
消極怠戰者,殺!
撓亂軍心者,殺!
違犯戰場紀律者,殺!
用刀子殺。’
十條紀律,嘎嘣響,沒一個餘字,沒絲毫回旋餘地。犯了哪一條,都是死路一條,而且是”用刀子殺!一個《十殺令》,讓軍隊中的那些八旗子弟膽戰心驚,更讓覬覦中華國土的侵略者膽寒!
另外,據說過去許世友若在戰場上打了敗仗就要提著腦袋去見□□。因此,不用說現在他手下的人若是要打了敗仗,同樣也要提著腦袋去見他本人。這便是戰場上的殘酷現實,當時不接受是不行的。”說到這裏,高軍哽咽了一下,臉色顯得鐵青。
“是啊,你說的沒錯,當時不接受是不行的。戰後,我在一篇總結報道中也看到,我軍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戰場上的鐵的紀律約束做保證,加上戰前所作的一係列政治宣傳動員工作起到的作用,最後才得以取得了攻克下涼山的全麵勝利,達到了狠狠懲罰、教訓一下南國賊寇之目的。
在投入前方激烈戰鬥中,才先後湧現出了象一級
‘戰鬥英雄’蔣金柱、‘活著的黃繼光’戰鬥英雄楊朝芬、
‘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陶少文、李成文、‘楊根思式的戰鬥英雄’李水波、‘排雷英雄’白洪普、
‘孤膽英雄’岩龍等眾多英雄豪傑,及‘尖刀班’、‘先鋒排’、‘敢死連’、‘攻堅英雄連’、
‘英雄神炮連’、‘英雄團’、‘王牌師’等一大批精英團隊。”聽到高軍的沉重講敘,陶誌剛也深有感歎地說道。
“咳!‘一九七九年’在我的心裏永遠是一個感歎號,它存在於我心靈的深處,將永遠磨滅不掉,成為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每當回顧到那場無情的戰爭讓我失去了很多肝膽相照的兄弟,就會令我感到撕心裂肺、痛心疾首。雖然,已經過去有五、六年時間了,但那場戰爭的陰影還一直是在籠罩著我,陪伴在我生活的周圍,也許是那段經曆給我的心靈創傷太大,也許是從死亡線上能僥幸地活著回來了,才越發感到了生命的可貴。
從此,我便開始變得與世無爭,隻想好好地珍惜現在的生活,替那些死去的戰友平平靜靜地活著,仿佛我的血管裏就在流著他們的血液,我的生命中就在繁衍著他們的細胞、、、、、、
這些年來,隻要我一合上眼睛,就會情不自禁地回想到六年前那一場場硝煙,那一聲聲炮響,那一個個倒在我麵前的戰友血肉模糊的麵孔,讓我怎麼也揮之不去。記得那時候的我隻有木然的掘著工事,木然的咀嚼著壓縮幹糧,木然地跟隨部隊衝鋒,木然的等待著死亡的臨近、、、、、、”隨著與陶誌剛的深入攀談,高軍漸漸回憶地拉開了參與當年那場戰爭的序幕、、、、、、
此時,列車開始駛上昆曲段沿線,乘著列車員從巷道推過餐車,陶誌剛及時地替高軍和自己要過兩份盒飯:
“唉,高軍,上車前還來得及吃晚飯吧,正好我們現在就在車上湊合地吃上一頓算了。”
“怎麼,這在這車上湊合地吃上一頓還差啦,比起我們那時在戰場上吃的不知要強多少倍呢。”
“那倒是。”
隨著高軍與陶誌剛就著茶水很快地吃完盒飯,以上聽到高軍將要講起參加反擊戰故事的乘客們漸漸地也都圍了過來的。
望著大家產生起濃厚興趣的樣子,尤其是陶誌剛對犧牲戰友充滿了深切緬懷的心情,高軍終於忍不住地開始講敘起了那一段令人永生難忘的歲月、、、、、、頓時,當年高軍和霍大勇等支前參戰人員隨著被編入的前線預備隊,開赴到南國戰場上所經曆的那一幕幕情景仿佛又湧現到了陶誌剛的眼前、、、、、、
九十八、
公元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五日,高軍、霍大勇及衛排長、陶誌剛等滬軍支前參戰人員隨著調遣來的各地大部隊按時抵達到了一處靠近中南邊境軍事結集地。
經待命到第二天晌午正式接到了第一道緊急命令,按上級布置,支前參戰人員匆忙地吃過午飯,迅速打起背包,全副武裝地來到了一片操場上等待調遣,這時隻見有上百輛軍車大卡已排列等候在了那裏。
當場,結集地領導便開始宣讀起了上級下達的戰鬥命令及準備開赴到前線部分參戰人員名單,其中被稱之為“參謀”的高軍及被喚著“老悶子”的霍大勇等一批前來支前參戰人員均被選派到地登上了一輛輛軍卡。而剩下的還有一大半繼續待命人員,隻能待在原地不動地默默相送。
隨著車輪驅動向前,車上的高軍、霍大勇看到沒能被選派上前線參戰的陶誌剛、潘躍等同鄉戰友噙著淚水在向他們揮手告別,不禁眼睛也都變得潮濕模糊了起來、、、、、、也不知這是短暫的分開,還是長久的離別,到何時才能再又重蓬相聚,真可謂‘相見時難別也難’,讓人感到特別揪心,特別難過、、、、、、
九十九、
隨後,被選派上到前線的高軍、霍大勇等人乘著軍卡,一路直奔雲南河口方向,在下午抵達河口符近一處農場時,他們被編進了昆明邊防某部前線預備隊,當即又進行了再次換裝,調成了背囊,軍用毛毯和軍用塑料袋(塑料袋有2米多長,在戰場上,能起到抬運烈士等多種用途)。
緊接著,整個預備隊都換上作戰服,棉布衣服防刺鞋,發了防毒麵具(內含石灰的口罩),急救包。最後還展開了一場剃頭宣勢行動,為了便於給在戰鬥中負傷人員縫合包紮,連隊要求:凡是參戰的戰士均要剃成光頭。
那天,剃成了光頭的全營將士們集中來到了農場的一塊空地上召開誓師大會,每個人端了一碗酒,在教導員作了戰前動員和營長下達起
“一口幹”的命令後,不論會喝不會喝,大家都共同仰起了脖頸,將酒倒進了肚裏。隨後感到醉暈暈的大家,相互地看起周圍一遍光頭,都不知道是好笑還是難過,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
隨後,連隊便備好了晚飯,還特意為大家做了一個蓮花白炒肉,這對於連著幾天都沒吃到肉的高軍、霍大勇等支前參戰人員來說是比較希罕。正在吃飯時,營長來到了連隊,對著全連人員懷有歉意地說道”同誌們,對不起大家了!這是我們臨戰出國前吃的最後一頓晚餐了,隻能炒個半暈半素的菜為大家餞行一下,另外想要再好好地吃上一餐,那就隻能要等到打完仗回來了再說了”。這時大家才意識等到了戰場,可能就別想再能吃上這樣的飯菜了。
召開過誓師大會,吃完晚飯的預備隊員們,接著再回到棚舍,開始收拾起行裝,寫起遺書、、、、、、
“唉,淩班長,你們班裏戰士們的遺書可寫好了,連裏讓我來通知你要抓緊地將戰士們寫好的遺書,收齊交到連裏去。”此時,一位預備隊的查文書來到一班見到素有“虎將”這稱的淩班長轉達通知道。
“噢,曉得了。”隻見沉浸在臨戰壓抑氣氛中抽起香煙的淩班長顯得有點不耐煩地應了一聲。
“高班付、你們的遺書可寫好了?”,關切地問到高軍、霍大勇。
“對於死我還一點心裏準備都沒有呢,寫什麼,再說我也不想死,我還想活著回來呢。”高軍頭也沒回地說起了心裏話。
“是的,我也不想寫,盡管我也害怕死,但我從來還就沒考慮過這個問題。”接著,霍大勇也直樸地說道。
看到身為付班長的高軍及霍大勇都沒有寫起遺書,於是,班裏的其他人也都跟著沒敢寫。
麵對充滿著壓抑氣氛的一班和帶有些情緒激動的預備隊員們,查文書沒再出聲,隻好帶有理解地抽身無奈離去、、、、、、
當晚,按照上麵指示,預備隊連隊把收拾好的背包放在了農場的一個倉庫,隻留下武器和掛包水壺、幹糧,雨衣。夜幕降落,預備連隊燃起篝火,淩班長、高軍、霍大勇隨同預備隊員們地圍在一起,等待著慢慢長夜的過去。那一晚大家都默默無語,沒有一點笑聲,心情都很沉重地誰也不願說話,人們心裏想的是什麼誰也無法知道。當兵的小青年個個顯得都很單純,沒有什麼恐懼的感覺,心裏想的隻是出戰後如何應對,在心裏不斷地做起假設,有時也會回想起家,想起年邁的父母親和家裏親人,除此外腦子裏大多是一片空白。
此時,車窗外天色已經漸晚,車棚上亮起了頂燈。隨著高軍的繼續回憶講敘,陶誌剛仿佛被融進了那場戰爭生死考驗中,連同聽著受了感動的車廂乘客們,也都好象被帶入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
一00、
公元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都知道這一天發生了什麼。
這天在我先頭部隊攻入到南國境內後,高軍、霍大勇所在的部隊和其他兄弟增援部隊隨即也都趕到了河口岸邊,準備殺向南國,向當時被稱為南國小霸的敵人討還血債。
為了進一步鼓舞起士氣,指戰員再一次地向大家做起了戰前動員:“同誌們,祖國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員們,共青團員們,全體軍人們,為國家的領土完整,為民族的尊嚴,我們要打出國威,軍威!”
隨後,連長又宣布了一遍戰場紀律和分工各排的任務,及各位連幹跟隨班排跟進的負責製等、、、、、、
緊接著,淩班長、高軍、霍大勇他們就換上了實戰中所需的槍彈.手榴彈.炸藥包等武器裝備。及配屬我連的重火器也都落實了到位,並還帶上了為方便前方作戰行動配屬的一名南國華僑人員隨同行進。
一0一、
當預備隊員們開始以飛跑的速度從竹橋上越過河口踏入到了南國境內時,展現在眼前的並非是象在電影上,小說中所描繪的那樣,而是實實在在地處於了炮火連天,殊死搏鬥的氛圍中。
嗅著岸邊充滿著火炮槍彈、□□的硝煙彌漫味道和看到地麵布滿了彈坑、房子趕牆上的千瘡百孔,及對岸被摧毀的南軍防禦工事陣地廢墟,所有的預備隊員們都感到進入到了一各實戰狀態中。
淩班長、高軍、霍大勇等加入到前線預備隊員們隨同以連為單位一道快速通過舟橋部隊搭設的浮橋,跨入南國境內,此時,他們第一次看到了南軍陣地上還沒來得及拖走的死樣殘狀的南軍屍體都感到了惡心。迫於作戰任務緊急,淩班長、高軍、霍大勇等人也顧不上了許多,隻想著要抓緊時間地趕到上級預定布置的前沿陣地、、、、、、
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正當預備隊剛進入到了幾百米處時,走在前麵的先頭部隊就踩上了地雷,一位負責著“先鋒連”帶隊連長和擔任起開道的淩班長及另外一名戰士,就不幸踏上了地雷,其中,淩班長當場被炸得血肉橫飛,連胳膊都掛到了樹幹上、、、、、、真是讓人看了殘不忍睹,犧牲的非常壯烈!
而那位帶隊連長和另外一位戰士也被炸得鮮血直流,傷勢不輕,隨即被抬下運送回了國內。
當時,因高軍身為付班長和霍大勇負責隨隊跟後壓陣,才幸免未被炸到。
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在這次剛開赴到南國疆場還沒正式投入戰鬥前,就已失去了一位虎將班長,尤其是讓與淩班長一路走來結下了生死之交的高軍、霍大勇等人更是感到了肝腸欲斷,痛心疾首、、、、、、
望著以上的那位戰士被炸掉的腳後跟包紮後還在不停地流血場景,預備隊員們再也不敢橫衝直撞了,隻想著要要靈活處置地擇路前行了。
然而,穿行在看不到光亮能見度極差的原始森林地帶裏的預備隊員們,除了隻能聽到一點鳥叫聲外,就隻能冒著幽深恐怖,暗無天日地沿著一條狹窄得幾乎很少有人走過的小路上摸索前進、、、、、、這對於第一次出國打仗預備隊員們來說,難免會帶來較大心理壓力,產生起身不由已感覺。
為了能爭取時間,盡快走出這一原始森林地帶,預備隊員們在行進中開始采取起了較靈活的辦法:一碰到上坡的地方就幹脆地爬行上去,一碰到下坡的地方就順勢地滑行下來,一碰到樹枝刮到腦袋就貓起身子或忍著疼痛,一碰到摔倒跤了就又爬起來再繼續前行,一碰到掉了隊的就派人拉其堅持地攆上隊伍、、、、、、尤其是走在前麵的負責開道的工兵班,發現遇見明雷就用白灰圈好,提醒起大家小心繞開,發現遇有險雷就想盡辦法地將其排掉,保障起大家安全通過,可出於任務緊急,最終,他們還是未能幸免地又被炸傷了兩人。
大約到了早晨8點半鍾,予備大隊來到了一條約有50米寬的河邊,這裏沒有架橋,雖然河水不深,但卻令人感到擔心,生怕布了水雷,看到對麵的村莊,預備隊員們一邊趟起河水一邊提高起警惕地注視著對岸,接著,涉過河水進入到一條山溝,迎麵就見了從村裏走來兩個麵帶笑容,披著長長的黑發的南國少婦,她們裝著振定地公然地從預備隊隊中間穿過,接著,便拐進到了另一條山溝、、、、、、
突然沒過一會,便見到了從兩個越南少婦走去的山上朝我們射來了激烈的槍彈,頓時,隊伍就被打散了。這時大家方才估計到可能就是原來那兩個少婦上山報了信,當場,營長很惱火,決定立即派上一個連的兵力把那個據點的敵人給消滅了,並還活捉到了那兩個少婦,繳獲了一些槍枝彈藥,隨後,部隊又繼續地向著縱深前行了、、、、、、
到了約十點多鍾,預備大隊來到了一處公路附近的較隱蔽的山腳下,由於這一路通過的全是密林險惡、山坡陡峻,再加上預備隊員們又都是帶著小跑,一天沒吃上東西,個個都是累得已是上氣不接下氣,肚子餓得發慌,以致到了高地便感到體力耗盡地趴到了地上動蕩不得,此時,高軍與霍大勇他們也是累得都相互背靠背地坐到了地到了一起,隨即,連長也提出了讓大家要注意分散隱蔽休息。
此時,配屬連隊的火箭筒炮班班開始圍坐在一起地吃上了東西,高軍、霍大勇所在的班上的人也都掏出了壓縮幹糧和水開始充起饑來。隨後,排長不知道從那裏弄來一瓶肉鬆灌頭分給大家填充肚子,盡管大家都很餓,但卻隻是望著灌頭你推我搡地讓著,非要說不想吃地誰都不願先吃上一口,後來,排長見沒有辦法,隻好下令地讓付班長高軍帶頭地先嚐起一口,好不容易逼著大家才把一瓶灌頭給分吃了。這要是擱在以往這點東西便早已搶光了,哪裏還要等到下起命令的啊。可見平常這些爭強好勝的戰士,一旦上到了戰場關鍵時刻個個還都顯得頗有。
嗅著天空中彌漫的硝煙,仰望起滿山遍野的彈坑、貓耳洞,高軍感到思緒萬千,此時,令他想到了更多的是在家時與同伴們享受到的兒時戲耍和與父母、親人在一起伴隨著成長的快樂日子,情不自禁地一遍遍地問起到自己:“現在他們可知道我已是上到了戰場,地在出國打仗了呢?”因為在這之前部隊就有規定不允許他們和家裏人通信了,因此,想到這次出國打仗他們是不會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