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3)

“嗯,不錯!象後麵兩位新人說出來的話才有點象是我們當兵人嘴裏說出話來的味道,人生在世上就得要有種誌存高遠的理想才行。”聽到這裏,一位跟車排長也在一旁加以讚賞道。

二一六、

經過了約兩個小時的崎嶇不平行駛,軍卡隊伍於上午九點多鍾抵達到了江城火車站。

在通過上級部隊與地方的早先協調安排下,新兵們隨著負責帶兵人員緊接地又改乘上了護送新兵開往上海的專用特快軍列火車。

因我國鐵路乘運條件有限,上到車上的新兵們按每15-20左右人為一節車廂地挨坐在了鋪滿了稻草的悶罐車內。

隨著站上亮起的發車信號燈,乘載起滿滿一趟新兵的專用軍列開始驅動向前地行駛了起來,接著又加快起速度,風馳電掣地直朝著南京、上海方向飛奔而去、、、、、、

二一七、

乘坐在車上的新兵們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很少出過遠門,就更不用說是去上海了,有的甚至連火車都沒怎麼瞧到過,此時,大家無不感到新奇地圍在透風窗孔前扒著觀看起沿途風景、、、、、、

不一會,有的新兵開始在架起的背包上敲起了“老K”,有些則在靜靜看書,有些則在與帶兵的閉聊,而挨坐在車廂一角的小胖墩潘躍,大個子郭雲龍及老悶子霍大勇則是在圍著陶誌剛嬉戲鬧騰了起來、、、、、、

“快快快!快把那封信拿出來給我們大家一道欣賞欣賞啊。”

“對,看看他的女友臨走時都交給了他什麼秘密。”

隻見潘躍、郭雲龍動起手來地撈起陶誌剛的挎包。

“你們不要這樣,其實沒什麼秘密啊。”陶誌剛捂起挎包地拚命掙脫著。

“沒什麼秘密,那你要捂得這麼鐵緊不敢給我們看呢。”潘躍故意地又詰問起。

“對呀,那你為什麼不敢給我們看呀。”霍大勇趁機地也跟著起哄道。

“好好好,請你們都鬆開手,我在包拿出來還不行嗎。”陶誌剛終因經不住圍攻,隻好放棄爭執地妥協了起來。

“行,大家都鬆開手吧,讓他自己拿出來。”當即,潘躍答應地與郭雲龍鬆開了手。

隨後,陶誌剛慢慢地解開起挎包,從中取出了臨行前戀人姚翠萍悄悄塞給他的那隻信封,剛要打開,不料卻被藏有心計的潘躍一把搶奪了過去。

跟著,郭雲龍、霍大勇等人也都圍攏了上來

潘躍迅速地打開信封,首先就從裏麵抽出了一張五寸加彩照片,“噢,大家快來欣賞啊,這就是陶誌剛女朋友在臨行前丟給他的玉照。”

“你們不要亂看,快還給我。”隻見感到窘迫的陶誌剛趕緊上前從潘躍手中又一把奪過了信件,可是那張照片卻被傳遞到了旁邊的郭雲龍手裏

“哇,長得好漂亮啊!就跟電影明星似的。”

“嗯,長得就跟《紅樓夢》中的那個林妹妹樣。”此時,跟著看起的霍大勇也憨厚地說上了一句。

聽到老悶子能說出如此帶有噱頭的話,在場的潘躍、郭雲龍等幾位新兵又都忍不住地捧腹大笑了起來、、、、、、

“好,你個老悶子也在跟著一道起哄是吧。”陶誌剛頓時羞紅了臉,感到窘迫地衝著霍大勇溫怒地說道,“等回頭到了部隊裏再看我跟你怎麼算賬。”

接著,照片又被傳到了挨在鋪位最後的高軍手裏“呃,陶誌剛,這不是你過去一個班上的老同學姚翠萍嗎。”高軍看起照片隨後認出道,“看來你的豔福還不淺啊。”無意中,他翻轉過照片,忽然又發現到了照片背麵上的提詩筆跡,“唉,這照片背麵還有一首提詩呢。”

陶誌剛的發現,頓時引起了在場新兵們的好奇,他們不由地又一下子地圍攏了過來。

“揮淚送君去當兵,

贈像隨身伴留念。

雖隔千山與萬水,

同窗初戀緊相連。

盼君入伍莫忘歸,

常念家鄉記心間。

山重水複恨久遠,

但願早日能相見。”

高軍照著照片背麵,帶有朗誦地念完了一遍提詩。

“咳!寫得還怪緾綿的,挺感動人的啊。”

“小陶,你還懂到她的意思,可不能讓她等你等得太久了噢。”

“是啊,誌剛,她對你這樣情有獨鍾,戀戀不舍,你可不辜負了她對你的一片期望啊。”

聽了高軍念起的照片背麵提詩,在場的高軍、潘躍、郭雲龍等幾位同鄉新兵又都跟著你一言我一語地向陶誌剛敬言道,弄得他哭笑不得地簡直是下不了台。

“好了,快還給我,不要再開玩笑了,否則,我真得要跟你好急了”此時,陶誌剛急不可耐地再一次上前地奪過了照片。

“好了,好了,不要再鬧了,下麵就要到達南京站準備下去就餐了。”一位比新兵年歲稍長點的帶兵文書向大家預告道。

隨即,大家開始靜了下來。

在上級有關軍需部門協調下,新兵們在進入到南京站時將要開上一頓午餐,以補充長途乘車行軍體力消耗。

不一會,護送新兵的專用軍列拉響起了汽笛長鳴聲,開始進入到了南京站內。

“告訴大家,下麵帶隊按秩序下車就餐,時間規定為半個鍾頭,希望大家要抓緊時間,爭取盡快吃完飯上車,不許掉隊。”此時,負責帶隊領導萬教導員正式向大家宣布道“大家明白了沒有?”

“明白了!”新兵們頓時異口同聲地答道。

二一八、

隨後,在帶隊人員的安排下,軍列上的新兵們都紛紛地抓緊下到車來,步入車站大廳,領取盒飯就完餐,接著又迅速地灌上壺水,重新登上了悶罐軍列。

二一九、

接下來,護送起新兵的專用軍列又踏上了征程,由南京站繼續朝著上海站方向加速地開去、、、、、、

身上補充上了能量的新兵們,挨坐在草鋪上,有的又在扒起透氣孔地張望起外麵的風景,有的依靠在背包上睡起覺來,有的則與帶兵的聊了起來、、、、、、

“唉,裴文書,看來我們是真的要去大上海當兵啦?”劉鐵柱看到火車又開過了南京站,不禁再一次興奮地探問起裴文書。

“那還能有假啊,我們這趟征兵就是代表著上海方麵的部隊來的,所征集到的新兵都是屬於上海警備區的編製。”隻見裴文書認真地說道。

“那上海好玩嗎?”接著,潘躍又帶有天真地問起。

“嗯,可好玩啦!”問到這上麵,裴文書就象來了勁似的,正經危坐地坐正起身子地介紹道:“上海啊,好玩的地方可多著呢,有奔流不息的黃浦江;有吸引起顧客觀光的外灘;有繁華似景的南京路;還有高達二十四層的國際大廈;還有全國最大,品種最多的西郊動物公園等等等等、、、、、、”

聽著裴文書的介紹,新兵們都感到喜形於色地樂開了懷。

“上海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那我們具體地是會被分到哪裏呢?是不是能和當年的‘南京路一好八連’分在一起站崗放哨啊?哈哈哈、、、、、、”此時,被大家稱之為參謀的高軍接著裴文書的話茬打趣地問道。

“嗯、、、、、、這個嗎、、、、、、”裴文書一時被問得楞住了神,隨後,他撓起後腦勺地想到,臨出發前上級有規定在沒有到達目的地之前,不宜過早透露出分配動向,以免會造成新兵情緒波動,影響軍心不穩。於是,他又接著詭秘地回答道:“這個是軍事秘密,暫時還不能奉告。反正到時候你們就會明白了。”

“噢,我們這回是真的被分配到大上海當兵了。”

“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好好地逛逛外灘,溜溜南京路,玩玩陳隍廟了啊。”隻見新兵們再次簇擁起裴文書歡呼雀躍了起來。

“唉,裴文書,那你可會講起上海話?”隨即,潘躍又滑稽地問起裴文書。

“來上海都當了幾年兵了,還能不會講起上海話嗎。”裴文書當即詼諧地回答道。

“那你能當場講幾句給我們聽聽嗎”

“對對對,快講幾句給我們聽聽。”幾位新兵頓時提出了要求道。

“嗯,好。”隻見裴文書清了一下嗓門,開始操起了上海腔調學起上海話:“阿那是上海寧,儂是啥地方寧啊?”稍頓,他又接起地朝下說道:“儂要勿是上海寧,阿那庫以帶儂到上海去拍象拍象去、、、、、、”

“噢,講得都讓我們都聽不懂啊。”

“都讓你聽懂了那還能叫上海話嗎。”

“裴文書,剛才你說的那個‘儂’是什麼意思啊?”

“就是你啊。”

“那‘阿那’又是什麼意思啊?”

“‘阿那’是我的意思。”

“噢,那還有‘拍象拍象’呢。”

“‘拍象拍象’就是玩玩的意思啊。”

“哈哈哈,真有意思啊!”

“那以後我們到了上海也可以學會講上海話了。”

“是啊,到時你們會比我說得比我還要好。”

隻見幾位新兵和裴文書侃著上海方言笑得前迎後仰、、、、、、

“嗯哼!”此時,坐在一邊負責帶兵看起名冊的萬教導員故意朝著裴文書咳嗽起了兩聲,“裴文書,讓他們安靜點,不要太吵了啊。”

“噓──”隨即,裴文書便伸出了手指按到嘴上,示意起新兵們安靜了下來。

不一會,萬教導員合起名冊來到挨坐在附近的陶誌剛、高軍跟前,帶有了解情況地與他們拉起了話來、、、、、、

“你們兩家都是住在一個場裏的啊?”

“嗯,是的,在一個總場。”陶誌剛首先回答上。

“不過不是在一個分場。”高軍隨後指了一下陶誌剛的補充道“他家是在二分場,我家是住在地一分場。”

“呃,你們家的那個單位還蠻大的嘛。”

“嗯,我們家的那個單位叫著青山農場,是屬於事業單位性質,下設有好幾個分場。”陶誌剛跟著又解釋上了一句。

“那你們過去都是在一起的同學啊?”

“嗯,是的,我們在相鄰的兩個班上,都同學好幾年了,。”高軍當即回答道。

“從填表上看,你們都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這是挺好的啊。現在部隊上正在興起搞‘兩化’建設,就需要象你們這樣有文化的人啊。”萬教導員感到興慰地說起。

“嗯,那我們到了部隊上決不辜負首長的期望,一定要好好幹,將所學到的知識全都發揮出來。”陶誌剛當場表示道。

“嗯,以上在學校裏,你們都傾向於哪方麵學科?”

“嗯,以上在學校,我主要是傾向於理科,愛好鑽研數理化;而陶誌剛他則是比較喜歡文科,平時總喜歡搞點文學創作。”高軍爭著回答道。

“唉,你們兩個搭配的可好啊,一個傾向理科,一個傾向文科一個喜歡鑽研數理化,一個喜歡搞文學創作,看來今後你們都將會成為我們部隊上不可忽缺的人材啊。”萬教導員由衷地讚歎起來,隨即,他又饒有興趣地轉向陶誌剛說道:“不過,陶誌剛你愛好搞文學創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嗯,慢慢學唄,貴在堅持。”陶誌剛也深有感悟地回應道。

“你可知道唐宋學家王維在總結起前人治學方麵曾提到過‘三大學習境界’嗎?”

“嗯、、、、、、”陶誌剛思索了一下回應道:“第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第二,‘眾裏尋他千百度,莫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三,‘為人伊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對對對!大凡學有成就者,無不是都經曆過這‘三大學習境界’的啊!”萬教導員呷進一口茶水又繼續地說起道:“不過,這終歸是從古人詩書中得來的,要想嚐試搞文學的滋味,還得要憑借自已去親身體驗才行。”轉而,萬教導員又向陶誌剛問起道:“你還曉得南宋大詩詞人陸遊在他的《冬夜讀書示子》中是怎樣告誡後人成就學問的嗎?”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陶誌剛跟著又記起地背誦了出來。

“對!就是這首陸遊詩詞,他告誡我們凡是要搞學問,就得要注意身體力行,下一番功夫去親身體驗生活,認真積累素材,哪怕辛苦到老一輩子,也要再所不辭。”萬教導員帶有理解地說道,隨後,他又帶有欣賞地望起陶誌剛“嗯,不錯!看來你還是有點文科的功底和決心,象是個搞文學人的味道。”

“嗯,陶誌剛在學校就擔任起文科課代表,後又幹過班排編輯工作,創作過文藝節目,向新聞報社投過稿、還發表過一些詩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