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高情商家長的四項基本能力(2)(1 / 2)

理解感情的能力包括四個方麵的內容:能理解各種感情的意義,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在傳遞感情時能解釋它們的意義;能理解各種複雜的感情;能理解感情的變化。

理解感情能力低的人,其思考問題的方法往往非常片麵,他們不會去了解事情發生背後的真實原因。比如,陳傑在聽到小勇宣布再也不參加奧數學習之後,馬上變得很憤怒,而不是讓自己平靜下來,詢問小勇不參加奧數學習的真正原因。

又比如,當小勇將成績單給陳傑看過之後,他可以這麼想:小勇一向很聽話,對學奧數沒什麼怨言,為什麼現在為了一次不好的成績就宣布再也不學奧數了呢?在這種情況下,陳傑情商中的理解感情的能力就非常重要。

孩子的父母要注意,表示你的“理解”時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方式。比如,當小勇鄭重地向父母宣布不再參加奧數學習時,他的情緒是非常激動的,如果陳傑說話不注意,就有可能給小勇的情緒火上澆油。所以,這時陳傑一定要選擇準確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以便孩子能正確理解自己的真情實意。

理解感情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知道感情是什麼性質”,第二階段是“知道這種感情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也就是說,你既要理解這種感情產生的原因,又要能推測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還是來看陳傑的例子。如果陳傑理解感情的能力比較強,那麼他在經過識別感情和利用感情之後,就會這麼思考問題:“孩子並不是因為偷懶或怕吃苦而不肯學奧數,是因為他不喜歡數學,所以才拒絕參加奧數學習的。”父母要意識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自己強迫孩子繼續參加奧數學習,那他會更容易出問題。

任何感情的產生都是有緣由的。人們高興有高興的原因,悲哀也有悲哀的來由,因此,在理解感情的第一階段就要了解“感情是種什麼性質的感情”。為了加強對感情的理解,父母需要知道感情的一些特性。人們的感情通常有以下幾種特征:

第一,感情不會單獨產生。在一般情況下,人的內心會同時產生幾種感情。比如,陳傑在了解小勇不願參加奧數學習的真正原因後,會感到懊悔與遺憾,同時,也會感到對不起孩子。

第二,人們的內心有可能同時產生幾種相反的感情。比如,父母看到孩子參加野營拉力賽歸來,充滿疲憊,既為孩子經受住了考驗而高興,又為孩子在比賽中吃了那麼多苦而感到心疼,可能就會作出決定:再也不讓孩子參加這類活動了。

第三,同樣的感情在每個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比如,同樣是孩子考試沒考好,你耿耿於懷,抱怨不斷,可鄰居老李卻若無其事。

第四,感情會隨著時間出現變化。比如,你的孩子因為喜歡看電視而影響做作業,一開始你隻是有些不高興,叮嚀了幾句,但小孩並不聽你的,每周都不按時做作業,於是你的感情由不高興變成了憤怒,從此禁止他看電視。

理解感情的第二階段就是發揮情商本來的能力,即推測對方的感情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種推測要根據對方的語言、態度以及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對方與自己的關係;要考慮自己應該用怎樣的言行來應對,並推測對方的感情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當陳傑聽完小勇不想參加奧數學習的理由後,他知道如果繼續強迫小勇參加奧數學習會激起小勇更強烈的逆反心理,即使小勇“不得不去”,那最終也會適得其反,甚至會使小勇的內心產生怨恨。所以,他這麼對小勇說:“小勇,你不想參加奧數學習的心情我和你媽媽都能理解。但是,如果僅僅是因為這一次沒考好而放棄,那我們就不會支持你。平時你的成績還不錯,所以,一次沒考好說明不了什麼。如果你是因為真的不喜歡奧數,那我們就支持你!”

媽媽:“小胖,媽媽再給你生個小妹妹好不好啊?”

小胖:“不好!你生個姐姐陪我玩吧!”

由於陳傑發揮了情商中的理解感情能力,理解孩子感情變化的原因,因此他能理解孩子的態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巨大反差。

在處理與孩子關係的過程中,如果家長理解感情的能力很高,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感情,那他就能很好地判斷出自己應該做出什麼樣的回應。這樣,情商就進入了它發揮作用的最後階段,即“調整感情”。

反思:當孩子的感情出現異常狀況時,你能了解它出現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