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高情商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十個技巧(2)(2 / 3)

要養成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問題的習慣,那家長就必須提高情商。情商是一種認識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能讓人習慣於換位思考。高情商的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會通過孩子情緒上的微妙變化來了解孩子的需要或欲望,並習慣性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探究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需求或欲望,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並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案例中的爸爸曹朗很聰明,當他看到小雪想帶著玩具去幼兒園時,並沒有直接拿幼兒園的紀律來嚇唬她,而是先蹲下身來,了解小雪要帶玩具去幼兒園的原因。而當他了解到小雪是因為怕布娃娃“一個人在家害怕”時,就用“孩子的語言”講一個她能理解的道理——盡管這個道理在成年人看來很可笑。

反思:你平時如何跟孩子講“大道理”?

熱烈鼓掌

——經常給孩子以正麵鼓勵

小娜剛放學回到家,媽媽金婷就來電話說她要加班,估計要過了九點才能到家,讓小娜到樓下飯館買外賣,不要等自己一起吃晚飯了。

放下電話,小娜心想,自己已經是個十二歲的大姑娘了,媽媽加班那麼辛苦,自己一定要做頓飯給媽媽吃。但是天不遂人願,由於小娜是第一次做飯,個子不高又沒有經驗,她到櫥櫃裏拿食用油時把一桶油弄撒了,弄得滿廚房都是油漬。小娜不知所措,蹲在廚房哭了……

金婷回到家聽到哭泣聲,嚇了一跳。她循著哭聲走進了廚房,看到滿地都是油,立即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於是笑著對正在哭泣的小娜說:“哇!我們家富得滿地流油了!”

小娜哭,是因為害怕媽媽責罵自己,現在聽媽媽這麼一說,害怕的感覺跑得無影無蹤了。

這時金婷又說:“乖女兒,我們一起來把廚房打掃幹淨,好嗎?”

於是,小娜與媽媽一起把廚房打掃了一遍。

打掃完之後,金婷拿起小娜先前打翻的油桶,手把手地教小娜,告訴她油桶要怎麼拿才穩當。

“小娜,願意做個西紅柿炒雞蛋給媽媽吃嗎?”金婷笑眯眯地問。

“願意!”小娜大聲地回答。

雖然這是小娜第一次做菜,但她已經一點也不膽怯了……

小娜是一個乖巧的孩子,金婷是一個情商相當高的媽媽。當金婷看到小娜在哭泣時,她知道這時要先幫小娜消除恐懼和沮喪,於是她先開了個玩笑——富得滿地流油。金婷發揮了情商中識別感情和利用感情的能力,這樣既保護了小娜的自尊心,又為下一步的交流創造了溫馨的氛圍。

當小娜完全從恐懼和沮喪中脫離之後,金婷讓她給自己做個西紅柿炒雞蛋,就是表明自己理解小娜“想做飯”這個行為,這就是金婷情商中理解感情的能力在發揮作用。由於得到了媽媽的理解,小娜信心百倍地開始做菜。

金婷給了小娜極大的鼓勵,這個鼓勵不僅幫小娜消除了恐懼和沮喪,而且給了小娜更大的自信,使她主動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

家長必須學會像金婷這樣鼓勵孩子,孩子需要鼓勵,就像大地需要陽光一樣,這是孩子的天性決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挫折和失敗,會給家長帶來不少麻煩,因而他們容易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失望和沮喪。如果家長不能盡快幫孩子消除心裏的負麵情緒,他們就會容易產生自卑感,今後變得謹小慎微,失去探索的勇氣,不敢進行任何創新活動,也不願為任何失敗承擔責任,有可能變成一個畏首畏尾、毫無作為的平庸之輩。所以,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失敗之後,家長不僅要及時給孩子鼓勵,而且也不要求全責備,隻要孩子有所進步,就要給予鼓勵,以激勵孩子繼續努力。

要快速消除孩子心中所有的負麵情緒,家長就要適時給予孩子恰當的鼓勵,以幫助孩子恢複自信和勇氣。因此,高情商的家長都習慣從正麵看待孩子的挫折和失敗,給予孩子鼓勵,以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但是,現實中有很多家長不願意鼓勵孩子,他們喜歡用巴掌或棍棒來處理孩子的過失行為,很少關心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過失。在上麵的案例中,如果金婷的情商不高,她在看到小娜把食用油灑了一地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會是“浪費”,會抱怨打掃廚房很麻煩,而不去想小娜為什麼要去搬油桶,所以,對小娜會輕則責罵,重則痛打。

另外,家長之所以不喜歡鼓勵孩子,是因為他們總是認為巴掌或棍棒更容易使孩子“長記性”,讓孩子不會一錯再錯。但是,他們不會想,這樣的懲罰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怎樣的傷害,更想不到這種傷害是長期而又嚴重的。經常給孩子以熱烈的掌聲,恰當的鼓勵不僅能讓孩子“長記性”,而且會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愛和家庭的溫暖,從此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