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高情商家長與孩子建立互信的六個技巧(1)(2 / 3)

正因為家長長期不信任孩子,使孩子的感情受到了壓抑,他們才產生逆反心理,以與家長對著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當然,許多孩子做出一些不當行為,是因為他們年紀小還不懂事,這時需要家長的引導,這些不當行為不能成為家長不信任孩子的理由。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具備一種意識:要對孩子“信任但不放任”。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習或做其他事情,孩子都會說“沒問題”,如果家長以為這就萬事大吉了,那就是家長的失職。家長不僅要進行相應的跟蹤,還必須做相應的檢查。比如,小闖在房間做完試題後,章嫦還是要檢查小闖的試卷,發現有做錯的地方就要幫小闖找出原因,以利於他的進步。

反思:你無條件地信任孩子嗎?

知錯就改

——給孩子樹立誠實做人的榜樣

“小瓜瓜,我叫了多少遍了,你怎麼還沒把衣服穿好!你看現在幾點了?”蘇方已經叫了小瓜瓜很多遍,心裏開始有些不耐煩了。

小瓜瓜床頭的鬧鍾指針已經指向八點十分了。蘇方一把將小瓜瓜從被窩裏揪了出來,心想:小瓜瓜肯定要遲到了,再不出門自己上班也要遲到了。上班遲到,不僅僅會扣獎金,還會影響職務的升遷。

八點四十分,蘇方才載著小瓜瓜到了學校門口,這時早已過了學生到校時間。蘇方帶著小瓜瓜匆忙朝門口走去,被值班老師攔住了。

“老師,不好意思,孩子昨晚拉肚子,剛才帶孩子去醫院看病,所以遲到了。”蘇方說。

值班老師和藹地說:“下次注意一點。”

晚上,小瓜瓜問爸爸:“爸爸,我沒病,你今天早晨為什麼要對老師說我病了?”

“你還好意思跟我提早上的事?不是你賴床,我需要跟老師撒謊嗎?”蘇方振振有詞地對兒子說,“傻兒子,我還不是為了你好?”

“為了我好就可以撒謊?”小瓜瓜追問。

“……”

一向伶牙俐齒的蘇方,終於無言以對了。

沉默了一會兒,蘇方來到小瓜瓜跟前,誠懇地說:“小瓜瓜,對不起!爸爸不該撒謊,我向你道歉!”

當小瓜瓜聽到蘇方向自己道歉時,他被爸爸這個真誠的舉動感動了,這是蘇方第一次向小瓜瓜道歉。

“沒關係,爸爸!”小瓜瓜也真誠地回答。

蘇方又補充了一句:“我希望明天早晨也能去向你的老師道歉!”

“好的,爸爸!”小瓜瓜點了點頭說。

蘇方不一定算得上一個優秀的白領,但毫無疑問,他是一個高情商的父親!

首先,蘇方有極高的感情識別能力。當小瓜瓜以“為了我好就可以撒謊?”來反問時,他馬上就意識到教孩子撒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他調整了自己的感情(盡管經過一番猶豫),作出了向小瓜瓜道歉的決定。這個道歉來得很突然,給小瓜瓜的心靈以極大的震撼,讓他更能感受到爸爸的真誠,引發內心巨大的共鳴,從而也順利地調整了感情。

誠實是一種價值觀,也是一種優秀的品質——為人正直,表裏如一。誠實的家長能向孩子公開承認自己的缺點或者錯誤,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父母對孩子必須誠實,隻有誠實,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同時也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對孩子誠實,可以說是家長必須承擔的責任。

沒有一個家長會故意教孩子說假話,即使是那些經常說謊的家長也不會喜歡自己的孩子說謊。但如果家長為了哄孩子聽話或像蘇方這樣“為了孩子好”,用一些假話來騙孩子,或者當著孩子的麵經常對別人說謊,那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慢慢學會說假話。

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與教給孩子的價值觀相統一,隻有具備這種統一性,孩子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這個價值觀,並且將其變成自己的價值觀。如果家長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那孩子不僅不會接受家長宣講的價值觀念,而且還會認為家長虛偽。比如,蘇方平時經常教育小瓜瓜做人要誠實,但他自己卻在值班老師麵前謊話連篇,這就會讓小瓜瓜對他產生信任危機。所幸,蘇方的情商較高,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立即向小瓜瓜道歉,及時彌補了這個錯誤。

現在,社會上盛行“為人不能太實誠”的潛規則,一些家長出於成人社會裏的某種需求,經常會說些“忽悠”人的話。這樣的話雖說隻是一種社會交往技巧,算不上騙人,也算不上“不道德”,但如果家長不注意讓孩子回避,久而久之,也會給孩子留下“家長說假話”的印象,他們也會學著說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