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錄裏,葛劍看到了“摩爾莊園”幾個字。“摩爾莊園”是什麼東西?一細看,他才知道,這是種網絡遊戲。對於網絡遊戲,葛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門外漢。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想當孩子的先生,那就得先當孩子的學生!葛劍決定就“摩爾莊園”的問題向小潔請教。
吃晚飯時,葛劍對兒子說:“小潔,你教爸爸玩網絡遊戲,好不好?”
“什麼?”小潔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驚訝地問,“爸爸,你是說要我教你玩遊戲?”
“是的。”葛劍鄭重地說。
“好!”小潔爽快地答應了。
“摩爾莊園”這個遊戲很簡單,不一會兒的工夫,葛劍就會玩了。他覺得自己收獲很大,不僅學會了玩遊戲,更加深了與兒子的感情,增加了“情感共振”的“頻道”。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推進,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家長在知識上的優勢越來越小,對於孩子掌握的一些新知識,很多家長聞所未聞。因此,家長如何在孩子身上學習新的知識,已成為家長麵臨的一個新問題。
肯定孩子的優勢,誠懇地向孩子請教,這是家長與孩子建立互信關係的基礎。
很多家長為了在孩子麵前保持自己的權威,永遠有一種“要證明自己無所不知”的情結,這些家長總覺得“我什麼都會”或者“我什麼都懂”。實際上,家長根本沒有必要這麼做,既累人又累己。人都有不足之處和弱點,你總是那麼示強,那就是勉強自己。即便家長真的滿腹經綸,那也隻屬於“小我”境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虛懷若穀,這才是“大我”境界。
高學曆的家長要對孩子承認自己的“無知”,的確需要勇氣,但是這種勇氣可以讓他們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新的東西。
家長應隨時保持向孩子請教的心態,傾聽他們說話,並將這些內容與家庭教育聯係起來。相反,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麵前裝出一副“無所不知”的麵孔,保持自己的“權威感”,總有一天孩子會看到“馬腳”,那時,家長會真正失去權威,失去孩子的信任。
家長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隻要遇到不懂的事情就馬上會問大人——天上為什麼有那麼多星星?飛機為什麼會飛得那麼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家長的虛榮心也在慢慢地增長,他們認為,如果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東西,就會“很沒麵子”。所以,當家長遇到不懂的東西時,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虛心請教了。案例中,如果葛劍看到小潔教科書中的“摩爾莊園”,好奇而又不敢問,那就是虛榮心在作怪!
葛劍問了“摩爾莊園”的玩法之後,小潔會不會覺得爸爸太幼稚?其實,孩子不會有這種想法。葛劍問自己遊戲的玩法,小潔雖然有些意外,但他知道爸爸是研究古文的博士,不會玩遊戲很正常。他還會被爸爸這種“不懂也不裝懂”的精神感動,會盡可能通俗地向爸爸講解“摩爾莊園”的玩法。
高情商的家長不僅會把孩子當成老師,也會把孩子當成朋友,所以,他們閑下來之後會與孩子閑聊,孩子喜歡姚明就聊籃球,喜歡音樂就聊“快樂女聲”。為了提高溝通效率,與孩子建立更加密切的互信關係非常必要。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以增加與孩子交流的共同語言。這樣,小潔在玩遊戲的時候,葛劍就能夠恰如其分地附和兩句,能得到爸爸的附和,小潔的心情就會很好。這就是情商中利用感情能力的力量,它可以使雙方的情感產生共鳴。
家長要增加與孩子的交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膽地向孩子發問。但是,現實中有不少家長在孩子麵前拉不下麵子,放不下架子。高情商的家長善於調整自己的感情,他們也會發揮利用感情的能力,把孩子看成自己相交多年的朋友——既然是朋友,在他麵前就用不著拘謹。比如,聊完了學習,就可以問問孩子電視劇《還珠格格》為什麼那麼好看,孩子就會海闊天空地聊自己的看法。這時,《還珠格格》到底好不好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雙方進行融洽交流的氣氛已經出來了。
反思:你主動向孩子請教過問題嗎?
頭腦風暴
——讓孩子成為家教規則的參與者
小昌馬上要上小學了,範晶費了不少口舌,把小昌從鄉下姥姥那裏“搶”回了城裏。因為沒上過幼兒園,所以小昌並沒有按時起床的習慣。
“小昌,你馬上就要上學了,每天都要按時起床,知道嗎?”範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