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高情商家長與孩子建立互信的六個技巧(3)(2 / 2)

但是,一開始孩子並不一定能作出合適的選擇,這並不要緊。比如,小昌一開始選擇八點起床,這時範晶可以告訴他這種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需要承擔什麼責任。一般來說,孩子的年齡與他承擔責任的能力成正比,所以,孩子的年齡越大,給他的選擇餘地要越大。

反思:你製定“家規”時讓孩子參與了嗎?

循循善誘

——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彭澤買的新房終於裝修完畢,下個月可以搬進去住了。

這天吃過晚飯,彭澤指著新房的平麵圖對兒子小樂說:“這間朝南的房間,長4米,寬3米,麵積12平方米,將來是你的房間。你看要怎麼布置,添些什麼家具?你自己拿個方案吧!”

“我怎麼能拿方案呢?”小樂沒有一點思想準備,所以本能地加以拒絕。

“你都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為什麼不能拿方案?”彭澤反問小樂。

“爸爸,我不會,你就幫我拿方案吧!”小樂換上了笑臉。

“不行!”彭澤嚴肅地說,“你不會但你可以學!”

於是,小樂根據自己的愛好在網上找資料,來來回回設計了七八個方案,但都沒得到彭澤的認可。小樂不知道爸爸到底是怎麼想的,於是懇求爸爸:“老爸,還是你幫我拿方案吧!”

彭澤明確地拒絕了小樂的請求:“這個房間將來是你住,應滿足你的興趣和需求,如果由我來拿方案,那它就隻符合我的興趣,而不是你的。臥室應該反映出一個人的追求和品位,所以,你臥室的陳設應該由你來出方案!”

在通過一番溝通之後,小樂終於吃透了爸爸的意思,提出的臥室陳設方案終於得到了認可。

彭澤表揚道:“小樂,你的方案已達到專業水平了!”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彭澤沒有越俎代庖,隻是給小樂指明了方向,給予小樂鼓勵和期待,最終讓小樂自己拿出了臥室的陳設方案,讓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彭澤作為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的高情商。

如何提高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是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重點,也是家長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高情商的家長會根據家庭教育的整體目標以及孩子的實際情況,思考如何給孩子施加一些壓力,創造條件,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挖掘他的潛力。

麵對小樂先前拿出的幾個方案,彭澤都不予肯定,但他既沒有訓斥小樂的“無能”,說“這個不行”或“那個不行”,也沒有越俎代庖,更沒有幹等著小樂拿出最佳陳設方案。當小樂來與他溝通時,彭澤提出了“臥室要符合主人的追求和品位”的總體方針,這就為小樂的陳設方案指明了方向。彭澤說:“如果由我來拿方案,那它就隻符合我的興趣,而不是你的。”這表明他對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認識,這是情商中自我認識的高度體現。與此同時,彭澤通過“你的臥室應該由你來設計”這句話表明了自己對小樂的信任,而且也表達了自己對小樂的期待。雖然小樂沒有經驗,但聽了爸爸的這番話之後又充滿了信心,從而為做好陳設方案增添了強大的動力。案例中,彭澤充分調動了小樂的積極性,挖掘了他的潛力,小樂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給予希望和鼓勵,以激發出孩子內心情感的共鳴,這就是家長情商的最高表現。

“爸爸,我不會,你就幫我拿方案吧!”相當多家長遇到孩子的這類請求,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是極為不滿——“你說什麼?我讓你拿方案,你卻推回我身上,怎麼沒有一點上進心?”第二種是滿口應承——“那好吧,還得我親自出馬!”第一種反應毫無疑問是家長情商低的表現,他們不僅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而且將孩子的情緒也引向消極。第二種反應比較普遍,家長拿出陳設方案,孩子無條件地接受,但孩子沒能從這件事中學到任何東西,機會白白浪費了。然而,這種反應受到家長普遍的歡迎。為什麼?在遇到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時,一些家長就會挽起衣袖,衝鋒陷陣。他們覺得這既可以省去指導孩子的麻煩,提高效率,又可以通過秀出自己高超的工作技能,贏得孩子的欽佩和喝彩,樹立自己的威望。這就是許多家長樂此不疲的原因。然而,家長這種親自上陣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弊大於利,它浪費了提高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機會。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挖掘孩子的潛力,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快速成長;要挖掘孩子的潛力,家長就必須具備循循善誘的教練能力。當孩子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之後,家長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以幫助孩子樹立持久的自信心。

反思:平時你注意給孩子創造機會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