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高情商家長要培養孩子擁有四個好品質(1)(1 / 3)

坦率正直

——讓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

英語考試時,天空陰沉沉的。考完走出教室,小健的臉上也布滿了陰霾,他覺得自己考砸了。

“上次英語得了63分,上帝保佑,這次無論如何都要讓我及格,好向老爸老媽交代!”小健默默在心裏祈禱著。

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第二天,成績單下來了,小健的英語隻得了58分。

“怎麼跟老爸老媽交代呢?”在回家的路上,小健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考前,媽媽魯瑩向小健承諾,隻要這次英語考試成績有進步,就給小健買一雙他盼望已久的溜冰鞋。小健歎了口氣,現在不僅不好向老媽交代,老爸那裏也不好交代!要是他們知道自己英語不及格……

小健把自行車停在路邊,拿出成績單,思考著回家後如何向老爸老媽解釋這個“58”。看著看著,突然,小健覺得老師寫的這個“58”很有藝術性,於是,他“靈機一動”,小心地將“58”改為“88”。

回到家裏,小健將成績單遞給魯瑩。魯瑩一看到分數“88”,臉上露出了笑容,她馬上把成績單遞給了小健的爸爸韋奇,“快看,小健這次英語得了88分!”

韋奇問小健:“小健,你上次英語考試是多少分?”

“上次是63分。”小健老實回答。

“好小子,進步不少!”韋奇很高興,順手從錢包裏抽出幾張一百元的鈔票給小健,說:“給你做獎金!”

小健很高興,但還繼續向魯瑩要溜冰鞋,魯瑩連忙說吃了晚飯就去買。

然而,好景不長。第二天,班主任劉老師給魯瑩打電話,說小健這次英語考試不及格,請家長今後多督促,配合老師的教學,等等。

真相被揭開了,韋奇很生氣,拉過小健要揍他。

這時魯瑩護住了小健,對韋奇說:“這才多大點事兒?再說了,現在社會上有幾個人是說真話的?”

對於孩子來說,誠實是一件大事,絕不像魯瑩說的那樣隻是件小事。雖然小健改個考試分數並不會給家庭或社會造成大的負麵影響,但家長不能放任孩子,讓他們養成弄虛作假的習慣。家長必須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因為孩子長大以後還要走向社會,走向職場!

人的一生,必須與其他人有交往,很少有人能夠獨立生存,做到與他人“老死不相往來”,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做人就必須誠實,如果沒有誠實的品格,就沒有人願意與之交往。誠實對於現代人而言,可以說是“第二生命”。因此,家長有責任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培養孩子誠實的品格。

撒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甚至可以說,很少有孩子沒撒過謊。但是多數家長都不會想到:孩子撒謊是被家長逼的!

一般來說,孩子撒謊最常見的理由有三種:一是害怕家長懲罰;二是覺得自己做錯事了,怕丟臉;三是仗義,袒護朋友。因此,孩子撒謊並不一定是他們的品質中摻雜了劣質的東西,也不意味著他們已經變成了不可救藥的“問題少年”。他們之所以要撒謊,大多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能幫他們解決眼前的困境。因此,家長遇到小健這種情況,一定要認真分析,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上“問題少年”的標簽,更不要輕易地將這種行為定性為“品德敗壞”,從而給予嚴厲的懲罰。

如果韋奇和魯瑩屬於高情商的父母,那當他們發現小健撒謊時,既不會給小健一頓痛打,也不會對這件事輕描淡寫,而是會巧妙地運用“情商四步法”:

第一步,發揮情商中識別感情能力的作用。當韋奇和魯瑩發現小健撒謊後,先要問小健是否塗改了分數,當小健承認後,他們要向小健表示自己理解他的感受。更為重要的是,韋奇應及時識別自己的感情,將“嚴厲懲罰小健”的念頭進行調整。嚴厲的懲罰並不能幫小健認識和改正錯誤,隻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