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發揮情商中利用感情能力的作用。盡管小健塗改分數的行為是錯誤的,但韋奇和魯瑩還是要向小健表示自己的同情。這種同情並不代表他們認同或寬恕小健的行為,隻是表示他們理解小健的感受。這時,如果韋奇或魯瑩告訴小健,自己也曾經犯過同樣的錯誤,那效果會更好。
第三步,發揮情商中理解感情能力的作用。韋奇和魯瑩應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比如認為改分數是種錯誤行為,為人不誠實將來會被所有人看不起,等等。這時家長若用尊重的態度和真誠的語氣跟孩子交流,那孩子肯定願意坦誠,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第四步,發揮情商中調整感情能力的作用。韋奇和魯瑩在與小健交流時,可以問小健對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打算怎麼辦以及如何避免將來再出現類似的問題,等等。如果小健沒有想法,那韋奇和魯瑩就可以給他提一些建議,總之,要幫助小健解決認知上的問題。
反思:當發現孩子撒謊時,你一般是怎樣處理的?
助人為樂
——讓孩子做個有同情心的人
周日下午,馬英帶兒子小華去市中心的商業區買運動服。
在回家的公交車上,中途上來一對年過花甲的老人。見沒有座位了,馬英就起身讓座,並拉了拉靠窗戶坐著的小華,示意他也把座位讓出來,但小華看著窗外,絲毫不想動。
老爺爺讓老奶奶坐下,自己則拽著公交車上的吊環,笑著對馬英說沒事,自己身子骨很硬朗。
馬英非常尷尬。
一回到家,馬英就開始訓斥小華,說:“小華你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不懂禮貌,對老人沒有一點同情心?”
小華反駁說:“老媽,我不是不想讓,我是太累了!我每天學習到大半夜,早晨五點鍾就要起床。你拎我的書包試試?有一二十斤!”
“人家是老人,我們要尊老愛幼!”
“憑什麼呀!”小華脖子一擰,一副很有道理的樣子,說:“那兩個老人兩手空空,什麼都不拎。一看他倆那身板,肯定每天早晨都鍛煉,身體比誰都好!我為什麼要給他們讓座啊?再說,學生沒有任何義務給老人讓座,國家也沒有法律法規對讓座作出明文規定。我覺得,讓座是一種美德,但不讓座也是我的權利,是每個公民享有的坐座位的權利,別人無權幹涉、剝奪……”
看著小華越說越來勁的樣子,馬英知道,自己說什麼都等於“對牛彈琴”……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馬英這樣的苦惱,他們覺得,現在的孩子不如以前的孩子懂事,不會關心他人,甚至不會體諒父母、尊敬老師。究其原因,還是孩子缺乏同情心。
對於孩子來說,同情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素質,它表現為對周圍人痛苦的關心和安慰。同情心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情感的發展),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而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異,易走極端,不易與人親近,因而搞不好人際關係。
缺乏同情心的孩子沒有“理解周圍人”的能力和習慣,他們不能接納別人,因而周圍的人也不容易接納他們。
孩子總會長大,要進入社會和職場,而在職場上同情心則更為重要。在工作中,同情心表現為同事之間的情感共鳴。比如,你的同事覺得搞定客戶了,但第二天合同卻被對手搶走,這種時候,如果你能表現出適當的同情,與對方有情感共鳴,那他失落的情緒會有所好轉,而你也會因為這種情感共鳴而變得更快樂。在日常工作中,不僅同事的情緒隨時在發生變化,上司、客戶的情緒也在發生變化,如果你能注意到這種變化,並有意識地與之共鳴,那你的快樂就會增添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