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將來進入社會、進入職場都很難取得成功。現在,很多人對同事的情感變化熟視無睹,覺得與自己毫無關係,這實際上是缺乏同情心的表現;特別是對方的感情向消極轉變的時候,他們有可能覺得對方很幼稚,因而有幸災樂禍的心理。這種不會與同事產生情感共鳴的人,很難在工作中找到快樂!
在職場,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事之間的相互支援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相互支持,就必須對同事富於同情心。要想得到同事真正的支持,就要先想好自己能給對方什麼樣的支持;這跟你要別人理解你一樣,你先要理解別人;如果你不能支援別人,那你就很難得到別人的支援。
很多人看到同事遇到困難時,會采取漠視的態度,覺得支援同事的工作就是自找麻煩。由於這種冷漠的態度,他們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樂。因為他們無論對誰的困難都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對整個公司的工作沒有興趣,那麼在這種環境中得到快樂、取得職業成功就很困難。如果同事之間形成了一種互相幫助的氛圍,那當你需要支援的時候,你的同事自然會伸出援助之手。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孩子像小華一樣,缺乏同情心呢?其實,小華是獨生子女,家長會很溺愛。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當下家長常說的一句話。家長成天把孩子泡在蜜罐裏,孩子常常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捧在手裏,不會受到一點委屈,這就很容易使孩子養成唯我獨尊的個性;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在家中缺乏同齡夥伴,於是他們喜歡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僅不關心周圍的人,而且很難與人相處。久而久之,同情心在他們身上就越來越少。缺少同情心雖然不是獨生子女的“專利”,但在獨生子女中,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
小胖:“爸爸,如果我考全班第一名,你會怎樣?”
爸爸:“那我真是要高興死了!”
小胖:“爸爸,不要擔心,我不會讓你死的!”
如果馬英的情商比較高,她就會充分發揮情商的作用,積極采取措施,處理小華不肯讓座的問題,可以運用“情商四步法”:
第一步,發揮情商中識別感情能力的作用。當小華說自己也很累,沒有義務給老人讓座時,馬英應認識到,小華不是真的累,而是內心深處不想讓座,缺乏同情心。
第二步,發揮情商中利用感情能力的作用。雖然小華缺乏同情心,不肯給老人讓座,馬英還是應向小華表示自己理解他的感受,可以說:“小華,我們確實有坐座位的權利,我也明白你的想法。”這種理解並不表示自己認同或寬恕小華的這種不讓座行為,僅僅表示自己明白他的感受。
第三步,發揮情商中理解感情能力的作用。在馬英表示了自己的同情和理解之後,小華的抵觸情緒已基本消除。這時,馬英應告訴小華,做人應該富有同情心、尊老愛幼,可以說:“你有沒有想過,老年人若是在車上摔倒了,會怎麼樣?你的身體比老爺爺老奶奶要好得多,你應該……”如果馬英是以尊重的態度和真誠的語氣跟小華交流,那這時小華肯定就會願意敞開心扉,並很容易接受馬英講的大道理。
第四步,發揮情商中調整感情能力的作用。馬英講完大道理後,就應針對小華的實際情況幫他解決問題。在與小華交流時,馬英可以問小華,若是再出現這類問題,他會有什麼想法、打算怎麼辦以及如何避免等等。如果小華說自己沒有想法,那馬英可以給他提一些建議。對於這種建議,即使小華一下子很難完全接受(也不要奢望孩子一次就全部接受),但至少不會采取抵觸態度了。
反思:你是否注重培養孩子的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