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高情商家長要培養孩子擁有六項生存能力(3)(1 / 2)

“老師說,讓我們背《弟子規》就是讓我們學習做人的道理,那《弟子規》不就跟我們的小學生守則是一回事嘛!”小彬說,“我們班的小丫將小學生守則編成順口溜,比《弟子規》好背多了!”

“湯原,你得管管你兒子!”殷倩見自己說服不了小彬,就讓老公幫自己,她說:“《弟子規》是流傳了幾千年的經典,他怎麼這樣沒有一點敬畏之心呢!”

“《弟子規》怎麼就成了‘流傳了幾千年的經典’了?你也是人雲亦雲。《弟子規》是清朝一個窮秀才給學生編的順口溜!我覺得小彬說得對,沒有必要太把一個順口溜當回事。”湯原笑著對兒子說。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殷倩不想再爭論了,收拾碗筷往廚房走去。

“小彬,你們班小丫編的順口溜,是不是一定就比《弟子規》好,這個問題並不重要。”湯原笑著說,“我欣賞你這種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和自己進行判斷的習慣!”

“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和自己進行判斷”,這對現代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很珍貴的素質,湯原鼓勵孩子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更是一種有遠見的做法!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因此,具備一定的隨機應變能力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

人們的應變能力由發現問題的能力、判斷力和行動力三部分構成。人們應能根據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異常情況發現問題。在對這些問題作出恰當的判斷之後,應重新安排生活的順序,有效解決問題,實現自己的目標。其中,判斷力是隨機應變能力的核心,也就是說,人們隻有在作出準確的判斷之後,“變”才會有意義,否則就是盲動。人們一旦具備了極強的判斷力,就能夠洞悉事物的本質,並用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

孩子的學習欲望強,興趣廣泛,因此,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提高判斷力,以擇優去劣,提高孩子學習知識的效率。另一方麵,家長幫助孩子提高判斷力,可以幫助孩子免受劣質文化的汙染,不人雲亦雲、隨大流。

現在的孩子判斷力不高,主要是由於家長擔心孩子會作出不正確的判斷而造成的。他們越俎代庖,剝奪孩子自己進行判斷的機會,想維護孩子的自信心。事實正好相反,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決定會對學習或生活產生影響時,他們體驗到了自己的能量和自己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從而會變得更自信。隨著不斷的“判斷練習”,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有能力,也越來越自信。

要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家長就要注意給孩子創造機會。判斷需要兩個過程:分析過程和決定過程。分析是決定的基礎,對問題的正確分析是邁向成功的基礎。在分析一個情景時,“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問題構成了分析的基本框架。孩子進行判斷時若是缺乏分析的能力,不清楚應該從哪些方向考慮時,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適當的幫助。

“疑”是判斷力的基礎,質疑問難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孩子提出自己的疑問時,家長一定要發揮情商中的利用感情能力的作用,為孩子的“疑”創造一個適宜的氛圍。

“你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懂什麼!老師怎麼要求你就怎麼做吧”,像殷倩這樣給小彬潑冷水,就會使得小彬不再繼續“疑”了,因為他會畏懼家長的權威,家長權威抑製了他的感情狀態,使他原本開放的思維轉向了封閉狀態,於是,他隻好隨大流、人雲亦雲。

家長應指導孩子,平時多向自己周圍的人虛心學習,留意他們如何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對照自己,找到差距;同時,要注意觀察自己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思考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的判斷能力自然會提高。

反思:你鼓勵過孩子進行逆向思維嗎?

耐挫能力

——提高孩子的意誌力

小翔個子高,腿很長,又喜歡跑步,因此深得體育老師的喜愛。

體育老師在電話裏多次對羅莉說,他要爭取把小翔培養成劉翔第二。聽到體育老師這麼說,羅莉當然很高興,但她覺得,兒子隻要現在的精神狀態不錯,學習不落下,她就心滿意足了。

學校開運動會。羅莉對小翔說公司有事,自己實在走不開,不能到現場去給他加油助威,當他的拉拉隊員。小翔滿不在乎,他說,不僅班上的女生是他的鐵杆粉絲,連整個年級的女生都是他的粉絲,所以,媽媽去不去都無所謂。

“小翔,爭取拿個冠軍回來,晚上我和你爸給你慶功!”小翔出門時,羅莉學著電視裏的樣子,與兒子相互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