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深知培養孩子“說話算數”的品質的重要性。孩子不可能永遠不長大,他們總有一天要進入社會,因而要適應這個社會的“叢林法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們經常需要簽訂各種各樣的契約,比如,招聘的時候,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是契約;在工作中,與客戶簽訂的合同或協議是契約;結婚時,與配偶領取的結婚證也是契約……可以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契約社會,而契約社會的本質就是信用社會。因此,在現代職場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維護自己的信用度。
為了提高孩子未來的信用等級,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的信用意識,讓孩子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現在,不少孩子的誠信觀念淡薄,說話不算數的行為並不少見。比如,一些孩子為了讓家長帶自己出去玩,承諾不吃零食或不買玩具,但在看見零食和玩具後,他們就要求家長買,若是不買就又哭又鬧,賴在地上不走,直到家長投降。
孩子的誠信觀念淡薄,與家長的言傳身教有很大的關係。一些家長平時就會出爾反爾,特別在急於達到某種目的時,會習慣性地給孩子開“空頭支票”,就像常青一開始說“下個星期一定帶你去遊樂園玩”一樣。正是家長不守信用的行為,在孩子的心田播下了“耍賴”的種子。
若想孩子樹立守信用的意識,關鍵在家長自己,家長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家長必須注意,與其說一千遍守信用的重要性,不如以身作則,自己給孩子做一次示範。當然,很多時候不是家長不願履行諾言,而是客觀情況突然出現變化,他們不得不“毀約”,這時,家長應與孩子溝通,得到孩子的諒解,千萬不要用一張新的“空頭支票”來應付孩子!
反思:你給孩子開過“空頭支票”嗎?
熱愛勞動
——讓孩子逐步學會自我生存的技能
當小濤準備吹滅自己五歲的生日蠟燭時,樂曲讓兒子許個願。
“我想快些長大,當個大人,自己開汽車!”小濤把自己的願望大聲說了出來。
“小濤,當了大人以後,每天都要上班哦,會很累的。”樂曲笑著說。
“我不怕累!”小濤認真地說。
“對,小濤已經是小大人了!”樂曲鼓勵小濤說,“小濤,我們全家人明天一起來大掃除,好不好?”
“好!”小濤回答得響亮、幹脆。
第二天,全家一起大掃除。
“小濤,我們來比賽,看誰先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完,好不好?”
“好!”小濤答應,但馬上又說,“爸爸,我不會收拾房間。”
“沒關係。”樂曲笑著說,“要不,你先看我怎麼收拾?”
“好。”這下小濤高興了。
做完大掃除,全家人一起去吃麥當勞——主要是滿足小濤的願望。
“今天打掃衛生,你喜不喜歡?”吃完麥當勞,樂曲問小濤。
“喜歡!”小濤回答。
“那你還想不想做家務?”
“想!”
“小濤,那你想做什麼家務?”樂曲問。
“小丫姐姐每天吃完晚飯後會下樓倒垃圾,那我也每天晚飯後下樓倒垃圾,好嗎?”小丫是住在小濤家對門的女孩,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經常帶小濤玩。
“好!”樂曲笑著說。
就這樣,小濤開始慢慢養成了做家務的習慣……
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人的許多社會生存技能都是在勞動中掌握的,勞動給了孩子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它能夠讓孩子感到充實、幸福,還能有效調節大腦。孩子好奇心強,模仿力強,活潑好動,正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好時機。一個熱愛勞動的孩子,其綜合能力會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