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馥鬱的油菜花香中,我微醺慵懶地打著盹。不知過了多久,停車一傾動,旋即被車廂內急促的結巴聲驚醒:“你找我……一塊錢!要不……我下……下車……”結巴的是個剛上車的男子,膚色黧黑,胡子拉碴,舊青哢嘰衣褲,一身農人裝扮,看不出年齡,你可以猜他四十也可以說他六十。因急切爭辯,嗓門粗糙發出鋸木般的幹糲聲,額頭青筋外暴。許是他的結巴煩擾了售票員,女售票員鄙夷道:“一塊錢,爭得這樣子!”隨即把一元硬幣丟在男子手上。男子用右手穩穩握住,小心揣進上衣內口袋,拶了拶,臉色迅速舒展。至此我才發現他左手上拿了一疊小學生作文本。原來是個鄉村教師!這客車途經的是革命老區有名的貧困縣。正在我揣度他清貧的家境時,一會兒又上來兩個乘客。隻見剛才還結巴的鄉村教師,竟神采飛揚地和他們順暢地聊侃起來。幾分鍾光景,前後判若兩人!
第二天二月初一,正是渼陂村特有的“下元宵”狂歡節。下元宵即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春節裏最後一個節日。村裏鑼鼓喧天,喜炮轟鳴,舉行盛大的“旱船”、“漁蚌”等民俗表演。而新奇的莫過於“裝彩擎”:由兩個孩子扮演賈寶玉林黛玉,另一個大一點的孩子扮演老翁兩手象征性地分托著這對情人,端坐在三米多高、循環轉動的木架上,由三十二名壯漢抬著遊走,也叫“抬閣”。同時,數十名年輕小夥子手舉八條彩龍,穿插表演。繡有“江南古村渼陂”的村旗、匾額,及各色彩旗獵獵招揚,吹打巡遊,一片歡騰。
在等吃吉祥紅麴肉、祠堂千人午宴的間隔,我和朋友在導遊的引領下,興致勃勃地遊覽了這個有著千年曆史的村落。果然沒有辜負這個“渼”字。這裏水美,樹美,街美,建築美,最美的還是文字。隻見宗祠梁柱、農舍簷頭、庭院照壁、雕花槅扇上到處都是對聯、詩詞、格言警句,這是一個被文字雕繞鎮守的村莊,一個名副其實的“名教樂地”!我回味著照壁上書寫的“多留餘地”警世箴言,被民居室內聯“作天地間不可少之人,為倫類中所當行之事”的寬廣胸襟所歎服。不覺間,導遊把我們帶進了古村攝影展覽館,走進了“宗祠偉烈”展覽廳,指著一幅攝影作品中的兩座貞節牌坊介紹道:此村貞節牌坊的最大特色是母女倆同為貞節女。母親懷女腹中,丈夫便去世,守身如玉未再嫁,含辛茹苦把女兒帶大。女兒長大後訂婚,不久就成了望門寡,終身足不出戶。這兩個貞節牌坊,側門敞開是母親的,屋門緊閉是女兒的。“她們冰清玉潔,為世人所稱道!”我聽到此,全身寒毛直豎,胸口愀然作疼。這是一個出過三位皇後十位妃子的村莊。母女倆不是貌若天仙,至少小家碧玉有模有樣。真不知在這春暖花開眾人狂歡的節日裏,母女倆是如何懷揣活蹦亂跳的春心低眉斂首煎熬日子的。當門外騎過青驄馬,輾響油壁車,傳來撩人的情歌,聽到蠱惑的嗩呐,她們會咬破紅唇愁斷情腸麼?老屋天井的一爿月牙能照亮漫漫長夜僅有的那點回憶和幻想麼?一雙畸形小腳挪囚一生就為了一塊冰冷榮耀的貞節牌坊?!她們的淒楚在崇尚愛情的“裝彩擎”民俗裏低回,她們的孤影在上壁嵌畫的文字裏飄失。
渼陂古村“薌峰東立、象嶺西護、瑤山南聳、富水北流、山抱水環、天然形勝”,紅、古、綠交相輝映,地靈人傑。這裏不僅盛產美女,也出將軍。共和國將領四位,國民黨將軍十多位。這個麵積約一平方公裏,隻有367幢房屋,人口三千的梁氏家族竟如此榮耀,故有“將軍村”之美名。在這塊“紅”土地上,毛澤東1930年在書齋院麵對氣度非凡的對聯“萬裏風雲三尺劍,一庭花草半床書”主持了著名的“二·七”會議。“二·七”會議對整個江西的土地革命運動是個關鍵的轉折,為粉碎敵人的大規模圍剿創造了重要條件。在一堵牆體彈孔累累的古屋前,我仿佛看到硝煙彌漫的1930年,圍剿紅軍的轟炸機在村莊上空隆隆盤旋……
因為是下元宵節,村中古戲台熱鬧異常。村裏簡樸的小學就在戲台對麵,許是課間休息,許多樸實的小孩笑笑嚷嚷往裏擁。人頭攢動中,我似乎看到穿舊青哢嘰衣褲的鄉村教師。想起他為了省一元錢結巴的樣子,我欲擠過去打聲招呼,又覺冒失。演出早已開始了,一群扮演紅軍的青年男女滿懷深情地演唱著《十送紅軍》:“一送裏個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裏個綿綿,介支個秋風寒……”此情此景,聽著這哀婉縈回的詞調,我的淚,不覺湧了上來……
在一片觥籌交錯、喧騰非凡的千人午宴後,太陽不知何時從身上悄悄地隱去。在村旁的富水河邊,我一個人靜靜地走著看著。當我從古村返回,北風趨緊,氣溫急劇下降,行至半程,窗外竟然飄起了零星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