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紀念古人講學命名在山西省境內,有一些以卜子夏講學為典故而命名的書院,如芮城文學書院,“蓋以子夏在聖門居文學之科”而名之。芮城縣、平遙縣、汾陽縣的西河書院,以及汾陽卜山書院等,皆取意於卜夫子子夏教授西河故事。還有為了紀念程顥為晉城令時創辦社學,親為士民子弟句讀之事,故澤州文昌書院,後用程顥之字,更名為“明道書院”。陵川望洛書院,乃巡撫賜名,取“遙望洛陽,思念程顥”之意。高平晉城書院,本為正蒙社學,為紀念程顥為晉城令時興教化之風,遂易名為“晉城書院”。宗程書院,亦屬此類,“書院以宗程名,願諸弟子凜凜焉,惟程是宗也”。
4、書院的選址
書院初期主是為私人創辦,目的是聚眾講學。在選址上或與風水相接,或與名師相稱,在超逸中追求著知名度與號召力。山西早期書院,大多擇山林勝地,遠離城鄉的僻靜地方而建,既避戰亂,又免世俗幹擾,以利隱居讀書,潛心治學。以後書院發展普及,多由地方官員和鄉紳集資興建,選址則多就城鎮郊區或邊緣,既考慮地域交通條件,便於學者往來,又遠離市中心而不喧鬧。至清代,“遠離城鎮”的書院已寥寥無幾了,書院大多設在城中政治中心(府、州、縣署)或靠近文教中心(文廟、學宮、儒學、考院等)總的來講,曆代山西書院,大都具有講求良好環境、寓教於遊息之中的特點,體現出“遠塵俗之囂,聆清幽之勝,踵名賢之跡,興尚友之思”的擇址觀。
1.選址於山林許多書院選址於山林,而且是名山。這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大多依山傍水,所謂“山屏水障,藏精聚氣,鍾靈彙秀,為風水中的最佳吉形”。同時,古人認為自然山水具有某種與人的精神品質相類似的形式,可以使人獲得精神上的感應和共鳴。因為清靜幽邃的山林更能體現古人的雅靜之趣,同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遠離塵囂、超脫世俗的觀念。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地貌,形成了書院特有的“山居特色”,大大小小的書院遍布山西的各個山脈。在宋、遼、金時期,山西的書院幾乎全部建於山林之間。有“冠山文秀,書院之祖”之稱的冠山書院,坐西朝東,靠山臨穀建於冠山山腹,遠望綠蔭環簇,青牆黛瓦,文化氣息濃鬱。位於卦山之上的卦山書院,依山而建,前低後高,層層疊進,錯落有致,加以庭院綠化,林木掩映,以及亭閣點綴,山牆起伏,飛簷翹角,與自然景色情景交融,“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忻州秀容書院也屬於典型的山地建築,書院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條件,因地製宜,依山就勢,整個書院建於三個層層跌落的山地平台上,形成參差變化、高低錯落的建築形體。長治雄山書院、東山書院,應縣龍首書院,興縣嵋山書院,永濟王官書院、首陽書院,沁水碧峰書院等皆為選址於山林勝境的類型。
2.選址於園林很多私人或家族書院,往往由園林改建而成,或將書院建於園林之中。這是由於園林、書院皆為文人主要的活動場所,同時受隱逸文化影響,文人們常“開一鏡方塘,植幾株翠竹”自築小園,讀書修身,遠避塵世。選址於園林的書院,往往利用自然景物與藝術加工,在書院建築中配置亭、台、樓、榭,點綴花、草、山、石,創造出如小橋流水、荷塘月色的詩意空間。創建於明嘉靖五年(1526)的太原晉溪書院,原為明代大臣王瓊的私人園林晉溪園。晉溪園西依懸甕山,三麵環水,園內堂榭清雅,亭宇整齊。王瓊在晉溪園每日讀史、吟詩、弈棋、作畫,過著山水怡情的生活,留下了“汾水故宮迷綠野,晉溪書院隔紅塵”、“菌蒼池塘蕉葉水,垂楊門俯稻花田。煙霞拍塞藏詩囊,鷗鷺將迎載酒船”的優美詩句。王瓊逝後,其子王朝立遵遺命將晉溪園改為書院。陽城止園書院,因建於清代大學士陳廷敬府邸的止園而得名。止園書院修建在景色怡人的官家園林中,園中景點有水榭、曲橋、蓮池、快哉亭、煙柳亭等。遠山疏樹,近水薄荷,處處皆景,步移景異。讓莘莘學子遠離家族、社會的喧囂和煩擾,在優美清靜的良好環境中陶冶情操,是長輩為子孫創造學習環境的良苦用心。長治蓮花池,本是一處園林,建造年代不詳。園內有一泓清澈透明的泉水,在曆史上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曆代在此修建了亭、台、樓、閣、榭等建築。相傳唐代李隆基在潞州任別駕時,凡到潞州的欽差官員和文人墨客,必登德風亭,必遊蓮花池。據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裏是佛教信徒朝拜的聖泉寺。蓮花池中心,有一口六角形石井,井水清涼甘美,深不見底。涼亭立於石井上方,周圍有池水環繞,曲橋朱欄迂回相通於亭。夏日蓮花盛開,別具一番景致。池麵上由北至南新建曲尺橋,池心有拱券式小橋相接,轉折自然,結構嚴謹,橋麵兩側裝置欄板、望柱。曲尺橋對岸,四周可環繞園池,往西登台而上,可直達西岸六角亭,亭台高峙,六角攢尖頂,紅柱黃頂,玲瓏別致。身居亭內,可顧盼南北兩池景色。步入通門,撲麵有假山斑竹相迎,從這裏拾級而上,可折入長廊。長廊與水池之間,築有南北大型花台各一座,將東牆巧妙地分隔成兩部分,變化自然,層次分明。清康熙三年(1664)潞安府知府蕭來鸞利用這裏的池水寶地,建立了書院,先後修築了文昌閣、魁星閣、舞曲樓、八行廊、九思亭、悅心亭、功過軒、壽民閣。書院名為心水,取育才之心,如蓮池泉水深廣汪然之意。後又改稱蓮池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