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業的經營最缺什麼?依我看,最缺的是傳媒戰略思考、戰略管理、戰略經營。
從20世紀90年代初始,中國傳媒真正進行市場運作。十餘年時間,傳媒業收入增長了三十多倍,是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在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冷靜地思考現狀:我們有幾家媒體可以稱得上在國內外享有知名度的大品牌?我們有幾家媒體在受眾心目中享有公信力?我們有幾檔欄目能夠長盛不衰、常出常新?不能說沒有,但實在是太少太少。品牌、公信力、長盛不衰的欄目構成了一個國家、一個區域、一個媒體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十餘年來,中國傳媒業經曆了風風雨雨,有許多出彩之處,有不少閃光點。但打造核心競爭力卻不是一朝一夕、一舉一動之功,需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始終如一的追求。這就需要有戰略思考,有戰略管理。
中國傳媒業從1996年開始了傳媒業的集團化。中國傳媒業的集團化和西方國家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不是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運作自然構成的,而是依賴行政力量來組建的。這大大增加了集團內部資源整合的緊迫性。傳媒集團依靠行政力量做大了,但必須依靠市場運作來做強。集團內部,無論是各種資源的整合還是在市場運作中逐漸做強,都需要有戰略思考、戰略管理,才能上下同心、左右協力、擰成一股繩。目前,中國大多數的傳媒集團還像一盤散沙,各吹各的調,各做各的事,原因很多,但戰略管理的缺失,無疑是通病。
戰略管理怎麼做?章平的新書《戰略傳媒:分析框架和經典案例》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範本。《戰略傳媒》一書的長處是引進了國外傳媒管理的先進理念,又能結合中國實際,方方麵麵都考慮得很周詳。這本書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許多案例把戰略管理的思想詮釋得很透徹,值得一讀。
李良榮
200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