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可以看成是把組織內部資源管理、組織的使命目標以及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係的過程。
首先,戰略管理會受到人們對於外部環境認識的影響。
這裏的外部環境包括組織以外的各個方麵:不僅指世界各地不同的經濟、政治、技術、文化等社會環境,而且還包括顧客、競爭者、供應商、合作者等因素。因此,組織需要製定戰略,實施戰略管理。例如,新聞集團在進軍美國電視市場和進入中國電視市場時就必須製定不同的競爭戰略。
其次,戰略管理會受到人們對其內部資源認識的影響。
組織的內部資源包括其技術、資金、人力資源等等。為了最優化利用這些資源,組織需要從戰略的高度,注重尋找或培養組織的特異能力,以幫助組織生存並在競爭中獲勝。例如,新聞集團於20世紀80年代初果斷地將公司資源用於衛星電視技術係統的開發,由此獲得的技術壟斷優勢使其獲利頗豐。而該公司在製作全球體育節目方麵所具有的特異能力,不僅使公司增強了競爭力,還促使世界範圍體育運動的電視播放形式煥然一新。公司對於全球電視市場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同時又能提前行動半步,這種特異能力是新聞集團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三,戰略管理會受到人們對其願景目標認識的影響。
這一觀點從超越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資源條件的範疇,進一步探尋組織的戰略目標。實質上,這就是要求組織應該能夠對其生存的基本理由做出回答:組織存在的理由是什麼?緣何能從外部得到回報並生存下去?也就是說,要從本質上闡明組織為何能實現價值增值。事實上,組織增值方式以及如何強化增值能力對於組織的戰略目標是至關重要的。當新聞集團還隻是單一的報紙出版商時,公司認為增長的潛力應該在全球電視市場而非報刊市場,因此便提出了“成為電子媒體公司”的戰略目標。
專題實例1-2中國內地第一家:《惠州晚報》破產2000年,擁有全國公開出版刊號的《惠州晚報》宣告破產。實質上,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報社戰略。這個案例將會研究《惠州晚報》之所以無法繼續生存的相關原因。
2000年9月,中國新聞出版署發文撤銷《惠州晚報》刊號。這份有全國統一刊號的報紙,因嚴重虧損,1999年初,由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工作小組入駐調查處理,2000年成為全國第一家宣告破產的新聞紙。
戰略錯誤:企業控股報紙
1995年,《惠州晚報》效益逐步下降。這時其主管部門決定對《惠州晚報》進行改革:借資發展。嚐試與實業界合作,聯合辦報。最後定下的合作夥伴是深圳市經緯實業公司。投資雙方進行了股份製改造:經緯實業公司控有80%的股份,主管部門則控股20%。
合作剛開始似乎就昭示著《惠州晚報》的命運多舛。最初,經緯實業公司隻投進20多萬元資金,並將一塊房產作為投資讓《惠州晚報》員工入駐辦公。但此時,《惠州晚報》仍麵臨100多萬元資金缺口的尷尬處境。多次協商後,深圳經緯實業公司又與第三方簽訂協議,由第三方為經緯實業公司墊付了相應的資金。作為補償,第三方派人出任《惠州晚報》社副社長。
管理混亂:報紙遭重創
合作協議規定:“《惠州晚報》的社長、總編由深圳經緯實業公司提名後經主管部門審批,副職直接由經緯實業公司任命”,這就等於將人事權和版麵權拱手讓給了企業。合作辦報的7年期間,《惠州晚報》
總編換了8任,更換頻率堪稱中國報界之最。
由企業直接任命主管報紙業務的主編,極易導致領導者急功近利而損害報紙聲譽。1997年當任的報社領導曾利用湖北一家地方性報紙對紅桃K所作的負麵報道,要求紅桃K在《惠州晚報》上做廣告。
另有一次,利用《南方周末》發文批評增高鞋的時機,該領導在《惠州晚報》上假排了一個版要求岐譽增高鞋做廣告,岐譽增高鞋為息事寧人隻得屈從。此類事件給《惠州晚報》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報紙的信譽和形象受到嚴重毀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