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文摘》創刊以後即采取郵購直銷的發行方式,並依據這種獨特的發行方式成功建立起強大的讀者數據庫。
郵購直銷策略要歸功於沃爾特H溫茨,他認為《讀者文摘》雜誌是以一般讀者為對象的家庭讀物,價位較低,最好采用直銷方式發行。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美國郵遞係統已經非常發達,能夠保證及時準確地遞送郵件,加之當時美國郵政部門對雜誌郵遞有特殊的優惠政策,所以采取直郵的發行方式是當時最佳選擇。
由溫茨領導開發的《讀者文摘》客戶名錄,為雜誌采用郵寄方式發行奠定了基礎。客戶名錄的不斷完善,為雜誌以後的副產品開發及集團大量開展的郵購直銷業務立下汗馬功勞,集團收購其他雜誌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獲取訂戶名單的考慮。這一名錄包括讀者姓名、地址、生日、家庭人數及雜誌購買史等。盡管《讀者文摘》在集團全年銷售額及總收益中分別隻占28%和31%,但以《讀者文摘》訂戶為主的郵購名單,僅美國境內就達5000萬人。到目前為止,這一名錄已發展成為該集團的主要客戶數據庫,由電腦統一控製,收入了全球1億多家庭的詳盡資料,是世界最大的讀者數據庫。
目前,《讀者文摘》成為全球訂閱量最大的付費雜誌。95%的美國讀者采取預訂方式,其他的通過報攤、超市等機構進行零售。國際版本的用戶中也有90%是訂閱的。直郵係統和客戶名錄,使得《讀者文摘》維係了較高的讀者忠誠度,雜誌的續訂率高達70%以上。
雄厚的書報雜誌數據庫《讀者文摘》在美國擁有35家雜誌的獨家轉載權,幾乎涵蓋了所有美國大牌雜誌,形成一種事實上的壟斷。這樣不僅讓《讀者文摘》有充分的資料來源,也對眾多的模仿者予以致命的打擊,許多模仿者被迫從一些較不知名的刊物轉載文章,或使用《讀者文摘》拒絕使用的文章。
《讀者文摘》也會直接向某位作者約稿,先把文章發到某家有合作協議的報刊上,然後再進行轉載。與此同時,《讀者文摘》分別與作者、首發文章的合作報刊簽訂協議,通過嚴密的協議確保《讀者文摘》成為第一份發表此文的媒體。國際雜誌出版部總裁克萊夫廷認為,“我們的數據庫可以說是全球第一流的雜誌書報文摘庫。我們在全球各語種、各地區的編輯部要從700多種報紙雜誌上選取文章,還要加上相當數量的書籍。編輯們通常會把選中的文章送入數據庫。如果原文不是英文,他們會寫一份英文提要。各編輯部也可以從庫中隨時選取文章。庫中所有文章都標明了已購版權的範圍”。
通常,《讀者文摘》是從出版者那裏購買版權。版權分為全球版權和地區版權兩種。隻有購買了全球版權的文章才能在各種語言版本上刊出,而獲得地區版權的文章隻能在某一地區的版本上刊出。前者的價格當然要更貴。《讀者文摘》還與一些刊物和報紙簽訂了版權合作的協議。
5.1構築競爭優勢
5.1.1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性
在討論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性之前,首先有必要澄清什麼是競爭優勢。
這一問題與組織的資源和能力密切相關,因此管理學界存在著多種稍有不同的提法。但一般而言,競爭優勢是指組織所處的這樣一種市場位勢:依托自身資源或組織能力為基礎,能夠提供被顧客認為是物有所值的產品或服務,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地創造顧客價值。具體而言,這一界定包括以下四層含義:第一,競爭優勢是指組織所處的市場位勢,這一位勢並非靜止不變而是動態的,尤其在現代日趨複雜的環境中,更應以動態變化的眼光來看待已有的競爭優勢;第二,競爭優勢是建立在該組織的資源和能力基礎上的,這種資源和能力應是獨特的、不易被模仿的,本書第3章重點介紹了傳媒組織的核心能力;第三,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夠得到顧客的認可,此處著重強調的是,顧客心目中對本組織產品或服務的評價;第四,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出色。
傳媒組織的市場優勢可以體現在競爭的各方麵——提供的信息產品質量、報紙(雜誌)的定價方式、傳輸渠道、服務水平等等。然而,這些因素很容易被模仿,例如:《華西都市報》所開創的“敲門發行法”現在已成為中國都市報普遍實行的發行策略,而人們經常抱怨的“千報一麵”同樣反映了許多報紙提供的信息產品內容雷同。
因此,競爭優勢的真正價值體現在競爭者無法輕易模仿的方麵,而不是一些臨時性強勢。從這一意義上講,競爭優勢不是短期內就能形成的,而是來自於傳媒組織多年來的持續積累以及深深根植於媒體內部——它的資源、文化、品牌、管理方式以及長時期的持續投資。例如,《紐約時報》150年以來長期堅持並形成的時報風格——道德精神、保守主義、新聞公正、資料豐富在贏得人們尊敬的同時,又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報紙因此獲得了美國報業“點金術”的稱號(詳細的分析見專題實例33)。
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看,競爭優勢的關鍵在於能夠動態地持續。可以持續的競爭優勢,應具有“帶不走”、“不易學”、“不怕學”、“難取代”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