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確立業務內容。根據戰略目標的要求,確定為實現目標所必須開展的業務管理內容,並按其性質進行分類。例如,20世紀90年代初《廣州日報》確立了發展成為城市日報的戰略目標後,把原來外包的發行業務(由郵局代辦發行)改為自辦發行,並因而創設了廣州市報刊發行公司和廣州日報連鎖店有限公司。確定業務內容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界定傳媒組織需要開展的業務活動,是自製還是外包?二是明確各類業務活動的範圍和大概工作量。由此進行業務流程的總體設計,使業務流程盡可能達到優化。
(4)確定組織結構。根據組織規模、業務性質以及業務內容,參考同類傳媒組織設計的經驗和教訓,確定應采取哪種類型的組織形式。在此需要強調的是,與其他行業相比,大眾傳媒業的核心業務——信息產品的采集、編輯流程帶有強烈的非常規性技術特征,因此采編部門的組織結構顯然與經營部門應有所不同。
(5)配備人員和規定權限。根據業務工作的性質以及對人員素質的要求,挑選和配備稱職的人員及負責人,並明確其權利與責任,在此基礎上確定評價工作成績的標準。
(6)協調與溝通。這是組織設計最後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即通過明確規定各單位、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信息溝通和相互協調的原則和方法,把各部門上下左右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協調運作以高效完成既定目標的組織係統。“編輯、經營兩分開”原則意味著編輯部與經營部門的互不往來。但當媒體競爭日趨激烈時,處於市場第一線的經營部門往往對市場需求更為敏感。如何能有效地利用經營部門手中所掌握的市場信息,同時又不讓經營部門左右編輯部門,這是媒體組織結構設計中必須麵對的迫切問題。2003年底,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嚐試走出一條新路,對其組織結構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由主要采編部門、廣告部門以及發行部門負責人組成運營辦公室,使報紙作為一個完整的產品,進行整合營銷。
專題實例9-1《時尚》雜誌社的扁平化管理1993年創刊的《時尚》雜誌社目前已成為擁有12本雜誌的期刊集團,雜誌社實行集團管理、分散經營的扁平式組織結構,雜誌創辦人劉江把這一組織結構稱作“葡萄理論”。
葡萄式組織結構
經過十年來的發展,《時尚》雜誌社已發展成為擁有12本雜誌的期刊集團。雜誌社實行集團化管理、分散化經營的扁平式組織結構。
財務、行政、人事、市場研究與推廣、網站、發行、印刷等業務均由集團統一管理,力圖達到規模經營、資源共享,從而節省成本提高了效率。
對集團下屬的12個期刊社而言,各刊社都是獨立法人,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創辦人劉江把他們的組織架構比喻為“葡萄理論”。
即一顆一顆的葡萄是獨立的,但它們都維係在枝杆上吸收養分,不斷壯大,所以整體上是一串。而每一顆葡萄都直接承受市場上的風雨,要求具有獨立的成長能力。
集團化管理的資源優勢
集團管理可以讓雜誌社下屬子刊共享一定的資源和規模經濟。
如,一本新雜誌創刊時會得到集團各方麵的支援,實現低成本運作。
集團會派兩位得力骨幹去新雜誌工作,這樣能保證《時尚》模式的不走樣,既不會讓老刊傷筋動骨,也為新刊輸了血;同時,《時尚》有200個廣告客戶,隻要有10%的客戶願意在新雜誌上登載廣告,雜誌就能得以發展;另外,《時尚》的立體式發行渠道和龐大的固定讀者群數據庫也可供新雜誌使用;再則,集團與印刷廠的良好合作關係可以讓新雜誌的印刷費暫時拖欠,等到有了一定的廣告收入後再行支付。
分權經營:出版人製
集團所屬的12個期刊雜誌社都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並以“出版人製”方式進行管理。《時尚》雜誌社是國內最早引進出版人製的。“出版人”要為這一雜誌的收益負全部責任,管理包括編輯部、廣告部、發行部、設計製作部、印刷出版、行政部以及財務部等所有部門。
出版人對期刊出版的全過程都要進行策劃並組織實施。具體包括:
選題、組稿、設計、價格、製作、印刷、運輸、促銷等。
每本刊物在創辦前,都必須提交一套十分詳細的商業計劃,經社委會和董事會批準後,便授權出版人全權負責,年底進行審計考核。
出版人根據商業計劃,讓主編、廣告總監、發行經理做出每年的部門預算,然後也完全授權下去,讓他們擁有人、財、物的自主經營權。這樣的充分授權,在確保不失控製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了各部門的創造性。
2002年時尚雜誌社的所有期刊雜誌
《時尚COSMOPOLITAN》《時尚ESQU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