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創業藍皮書(3)(1 / 3)

創業之初,誰不想開門紅呢?創業者拿出最大的勇氣去開創事業,同樣也期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迅速得到回報。然而,很多創業企業都遇到這類問題:申請營業執照前,覺得海闊天空、事業前景無限大;但當攥著營業執照、搬入辦公室後,卻發現萬事開頭難。難在哪裏?項目的開展不順利、資金的運轉不流暢、業務始終推廣不開、產品少人問津。創業的激情在種種問題中被漸漸消磨,創業者的萬丈豪情也一天天低落。在創業之初,足以使創業企業生存下來的開局尤為關鍵。

1.創業項目以“新”取勝。

強手過招,靠什麼取勝?靠創意。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突破過去的框架,掌握新的環境,麵對新的課題,迎接新的挑戰,才能贏得新的財富。

2.“無中生有”開拓銷售渠道。

渠道即血管,是小企業創業的命脈,搶在別人前麵把血運送到需求者的眼前,就是勝利。渠道也是個重要的傳播過程,很多企業都不得不暫時采取高成本低效益的營銷戰略,如:上門推銷,大打商品廣告,向批發商和零售商讓利,或交給任何願意經銷的企業銷售。這種渠道開拓的方式通常是慢功夫,很難使創業企業嚐到“開門紅”的喜悅滋味。

3.做小池塘中的大魚。

優勢不能分享,獨享才有利潤。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之本。但對於小企業來說,如果市場被那些大企業看中並搶占,就不要與之爭搶了。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獨辟蹊徑,開創自己的獨有市場。

4.學會做“第二名”。

會做“第二名”並非真的是甘居人後,而是借“第一名”的市場和渠道獲得利潤,從做“第二名”中輕鬆嚐到更多的甜頭。

生意家庭挽救家庭生意

她知道,如果放棄就意味著放棄了她丈夫創建的一切和她家庭的經濟支柱。當銀行準備收回SBA貸款的時候,格特魯德開始了挽救哥倫比亞公司的行動。她開始激發雇員們,鼓勵他們更多地為公司投入自己的力量,然後她將公司的大樓抵押給銀行,償還了貸款。

成功點:麵對悲劇,永不低頭

70歲的格特魯德·博伊爾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運動服裝生產公司——哥倫比亞運動服裝公司委員會的女主席和公司的精神支柱。

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她的父親建立了哥倫比亞帽子公司,後來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將這個公司傳給了格特魯德的丈夫——尼爾。然而僅僅3個月後,尼爾就得了致命的心髒病。在格特魯德47歲時,尼爾去世了,於是管理公司的擔子就落在她的肩上。盡管格特魯德在生意方麵是外行,但是,她知道,如果放棄就意味著放棄了她丈夫創建的一切和她家庭的經濟支柱。當銀行準備收回SBA貸款的時候,格特魯德開始了挽救哥倫比亞公司的行動。她開始激發雇員們,鼓勵他們更多地為公司投入自己的力量,然後她將公司的大樓抵押給銀行,償還了貸款。

她讓兒子迪姆負責麵向全國的零售商的銷售事務。迪姆發現在代理其他廠家生產的產品時,使本公司損失了很多的利潤,所以他建議公司瞄準一個能建立使哥倫比亞的產品擴大銷售力度的網絡市場,然後在合理的價位上推出高質量的戶外運動服,以此占領這個市場。

格特魯德巧妙地利用了她的女性身份,並將其轉化成賺錢的資本。她組織了一場廣告活動,設計開發“矮小老婦人經營公司”的形象,廣告將她的形象定位在媽媽格特魯德上,一個專橫的、嘮嘮叨叨的人,非常誇張地穿著公司產品,讓兒子拉著來顯示產品的耐久性;在一個廣告中,她逼著兒子迪姆走過洗車房來證明他們的夾克是防水的;另一則廣告是迪姆不慎將愁容滿麵的媽媽碰下了懸崖,然後將皮大衣的外殼和內襯拆開,打成節把她救了上來。

這場廣告宣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的銷售量從1982年的1000件猛增到了1995年的3.6億件。今天,哥倫比亞公司占有戶外服裝市場30%的份額,公司年增長率高達40%。《商業周刊》稱讚格特魯德是全國最好的經理人之一,《職業婦女》雜誌稱她是一位美國頂級女性商人。

點評——

當47歲的格特魯德·博伊爾承受著喪夫之痛時,盡管她是外行,也不得不挑起家族事務的重擔,而堅定的信念是她支撐自己的惟一理由。她是個聰明的女士,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女性身份,當她把這些轉化為賺錢的資本時,她成為了一個頂級女性商人。在創業時,女性既要認識到性別之間的差異,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格特質,從而更大程度地接近成功。

相關知識鏈接——

在商場人際及資金的取得方麵,男女創業家之間顯然存在差異。迄今,女性創業家在一些方麵仍麵臨不少問題。當然,男女兩性創業家在追求成功的方式上是沒有區別的,也就是說,後者也要像前者一樣,必須仔細評估自己的人格特質,擬訂自己的計劃以邁向成功。而最後所取得的結果或許不同,因為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並非完全相等,但是追求成功的過程卻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