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開盤,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收購戰打響了,但不到1小時戰鬥便結束了。證券商報價23億港元,包玉剛當即開出一張23億港元的巨額支票。怡和麵對包氏雷霆萬鈞、排山倒海般的反收購攻勢毫無還手之力。到此為止,包玉剛持九龍倉49%的股權,穩獲控股地位,一躍成為九龍倉首任華人主席。
包玉剛創造了奇跡。他先是找到彙豐銀行要求借15億現金,接著,又聯係了九家金融機構的老板,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全力支持,特別是香港華美銀行,在星期一上午開始收購時,還給包玉剛送來信函,承諾為他提供1億美金的貸款,並且明確表示“勿需擔保”。
所有的支持憑借的都是包玉剛個人的無形資產,在幾十年商海沉浮中,他建立起來了很大的影響力、經營能力、預見能力和商業信譽。美國《財富》和《新聞周刊》兩雜誌分別稱包玉剛為“海上的統治者”和“海上之王”。沸騰的事業,終於使包玉剛譽滿天下,而包玉剛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畢生的理想。
1991年9月23日,包玉剛病逝於香港寓所。但他窮畢生精力整飭的航運事業卻遍布全球,沒有停歇;他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和因為他的樂善好施而受益的人們也都仍在傳誦這位世界船王的生前事、生後名。
點評——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成功,你應辟出新路,而不要沿著過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一個子兒也不剩,然後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隻要有兩個條件——給我一點時間,並且讓一支商隊從我身邊經過,那要不了多久,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億萬富翁。”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所依靠的不是雄厚的經濟實力,而是勇於創新、敢於冒險的氣魄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資本並不僅僅是賬麵上的金錢數字,更重要的是信譽和影響力。
相關知識鏈接——
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講信譽是最基本的要求。信譽,是在多次商品交換過程中形成的消費者對商品生產經營者的一種信賴關係。信譽是商品生產經營者素質的綜合反映,是技術工藝、經營管理水平相融合的結晶。一個企業在用戶中有了信譽,其產品才能暢銷無阻。
商品經濟的客觀規律的作用,使信譽成了極其重要的競爭手段。信譽是生產經營者一種最重要的無形財富,是非人員推銷的重要方式。誰贏得信譽,誰就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有遠見的企業家,特別珍視自己在用戶中的信譽。那種隻求一時得利、搞“一錘子買賣”的企業,就不會有好的發展前景。企業為了提高信譽必須認真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商品經濟的信譽觀,積極為消費者服務,擺正提高經濟效益與信譽的關係。
(2)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堅持合法經營,不搞違法活動,不哄抬物價。
(3)堅決執行經濟合同,信守合同,確保合同的如期全麵履行。
(4)在提高質量、創造名牌上下功夫,加強質量檢查,突出一個“嚴”字,從設計到投產、從原料到成品都要嚴格把關,做到次品不出廠、不出店。
(5)加強技術和智力開發,開發新產品,下決心淘汰那些已不適合消費者需要的老產品,以新、優、廉、信作為競爭的武器。
一路艱辛,一路輝煌
1994年,徐某帶著借來的一點錢,與未婚妻一起來到秦皇島創業。兩人在偏僻的金三角地區以兩萬元一年的價格租下了一間簡陋的房子,開起了太平洋美發店。
成功點:一邊闖蕩,一邊積累
京城著名美容美發城的徐總感慨地回憶起曾經走過的路,16年來,他走過的路上灑滿了汗水。
16年前,他沒事的時候經常去一個朋友開的發廊裏玩,一來二去他便對那套剪理技術好奇起來。在朋友的鼓動下,徐拿起剪刀在相熟的顧客頭上“折騰”起來,不料第一次動手竟然旗開得勝。麵對顧客和朋友的誇獎,自己開美發店的想法在徐總的心裏發了芽。
從那以後,他常去朋友店裏幫忙。由於勤奮好學又愛鑽研,很快他就有了很多回頭客。但當時老家的美發技術很落後,他決定到外地去學習。僅僅帶著300元錢,徐某登上了開往哈爾濱市的列車。在那裏的一家培訓班裏,他開始了對美發第一次專門的學習。開學後不久,老師就對他說:“你很有靈氣,是個做頭發的料,肯定會有大好前途!”這讓他信心倍增。培訓結束後,在朋友的資助下,他的紫丁香發廊開門營業了。雖然小店生意不錯,但他還不滿足。他先後到沈陽、上海、廣州等城市學藝。那些大美發店很少有人肯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一個素不相識、身無分文的外人,於是他常常鑽進客滿的店裏假裝排隊理發,偷偷地將美發師傅的手藝熟記於心。
手藝是學好了,資金卻是個大問題。1994年,徐某帶著借來的錢,與未婚妻一起來到秦皇島創業。兩人在偏僻的金三角地區以兩萬元一年的價格租下了一間簡陋的房子,開起了太平洋美發店。雖然店麵小、地點差,徐某卻憑著精湛的技術和辛勤努力,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