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型老板就是運用創業的心態經營,不斷開辟新領域,創造新天地。血脈非錢脈;隻有衝破傳統,才能做得更好、延續財火。要謀求生存,就要瘋狂擴展。大不了再從零開始;隻要兼善天下,及時重點轉移,就能一路走好,得以可持續發展。
經營的創業心態
經營的創業心態表現在經營過程中遇到挫折時的耐性。
彼特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打擊,他辛辛苦苦創辦的工廠由於一些意外的情況破產了。他不但身無分文,而且還欠下了一大筆債,所有的朋友都遠離了他。
他心灰意冷,想到了死,既然無力再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那麼就去另一個世界吧。在死之前,他想旅遊一次,最後把這個可愛而又可恨的世界留在心裏。
他去了很多地方,並且給自己選定了自殺的日子。然而,當他走進了薩倫船舶博物館後,卻驀然醒悟,改變了要自殺的念頭。
他在博物館裏看到了一條外殼凹凸、船體微微變形的帆船。這艘船原屬於荷蘭福勒船舶公司,於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遭遇138次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7次被風暴扭斷桅杆,然而它卻一直沒有沉沒。
在生命的旅程中,同樣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難,難道一次災難就能把自己擊垮嗎?堅持住!不讓自己沉淪,就一定能有成功的一天!彼特在心中堅定地對自己說。
於是他重振旗鼓,回到了家鄉,開始了新的創業。幾年以後,在擁有千餘名員工的工廠裏,他感慨地說:“生命如船,難免會遇到風浪,隻要能在逆境中堅持住,並不斷地開拓進取,就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經營不僅為自己,也為別人,更為社會。這就是經營的創業心態。
葛拉明銀行完全靠一個人一手建立,這個人就是穆罕默德·尤納斯博士。
1972年,也就是孟加拉剛剛贏得內戰、脫離巴基斯坦取得獨立的第二年,當時尤納斯博士剛完成美國佛德畢特大學研究所學業,在田納西的一所大學執教。後來有人邀他回孟加拉東南部的齊塔功大學擔任經濟係主任,他也就欣然接受邀請,回國服務。
他不僅帶著博士文憑回來,更是帶著一顆慈善的心回來的。
他回國時,對剛剛獨立的孟加拉抱著很大的希望。但令他詫異的是,孟加拉的經濟快速下滑,還不到1974年,就發生大饑荒,街上到處都是瀕死的饑民。尤納斯博士講授發展經濟,但課堂上的敘述和實際世界裏發生的狀況南轅北轍,差距越來越大,他的挫折感也越來越深。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從真實世界裏探求經濟發展的情況,要確實了解人民生活中實際運作的經濟狀況。
正是一顆善良的心,讓他找到了創業的方向。
有一天,他碰到一個靠編竹凳子維生的女人,那個女人一天隻能賺兩分錢。他無法相信,一個工作這麼努力的人,怎麼會一天隻能賺兩分錢。在與她聊過之後,他才發現,原來她沒有錢向竹子店買編竹凳子的材料,隻好向一個企業家借錢——那個企業家就是最後向她收購成品的人。等她把凳子編好,賣給企業家時,企業家出的價錢幾乎連材料費都不夠。於是她的工錢幾乎等於零,但她還得像個奴隸一樣累死累活地做。
他心想,“這個問題倒不難解決。”這個女人隻要有錢能買編凳子的材料,就能把編好的凳子拿到出得起價錢的地方去賣。尤納斯博士和一個學生,在同一個村裏走訪了好幾天,看看還有沒有別的人像這女人一樣,因為向企業家借錢,而喪失了自己應得的利益。結果短短一星期內,他們就找出了42個這樣的人,這42個人需要的錢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才300元。
好心的他,立刻開始想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他的第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從口袋裏拿出這300元,讓學生把這些錢分送出去,作為貸款。但他很快就明白,這畢竟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因為他隻是一個大學教授,其他需要錢的村民,不會想到要來跟他借錢,他不算是金融界的一員。就在此時,他想到銀行。
他去找一位銀行經理,銀行經理認為他的主意太過荒謬,連談都懶得和他談。“金額這麼小的貸款連紙上作業的成本都不夠,”他說,“更何況窮人又沒有抵押品。”尤納斯博士跑了許多家銀行,每一家的反應都一樣。到最後,他自願擔任保證人,銀行沒話說了,隻好在6個月後,不情願地同意貸款300元。
於是尤納斯博士說:“我幹嗎追著這些銀行家跑呢?我何不成立一家自己的銀行?”1983年,他正式得到政府的批準,設立了一家銀行,也就是現在的葛拉明銀行,這家銀行隻借錢給孟加拉最窮(沒有土地、資產)的人。
如今葛拉明銀行有1048家分行,遍布在35000個村莊,貸款者在200萬人以上。
開辟新領域
寶潔公司——家用產品之王,一貫的做法是:建立一種新產品,向已經在經銷本公司其他產品的零售商進行推銷,並且利用大量的廣告來爭奪市場占有率。因此,當有一項清潔產品逐漸打開市場時,當然要叫“寶潔”眼紅了。“寶潔”為了保護優勢,就必須推出一種競爭性產品,借此開辟新的生意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