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向“庸官”問責也打破了幹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陋習。形成一種更直接、更有效的公務員淘汰機製,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必須有競爭意識,真正產生危機感,督促自己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否則繼續庸碌下去,你就會在“問責風暴”中“翻船”。

沒有責任心,“鐵飯碗”也會變成“泥飯碗”

公務員在很多人眼裏一直都是“鐵飯碗”,是“旱澇保收”的好職業,因此很多人擠進公務員行列,開始自己幹多幹少都無所謂的“舒坦”日子。國家需要的並不是混日子的工作人員,在公務員隊伍建設過程中,國家已經漸漸將“公務員正常退出機製”引入並實施,因此,那些即使有能力,有想法,但對自己的崗位職責理解不深、缺乏責任心的人,也終將被淘汰。

公務員一直是一個熱門行業,2008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已經超過百萬。為什麼公務員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對權力的預期,公務員手中有權,有權就能受人尊敬;二是公務員的工資待遇等常常調整,保障體係完善;三是公務員是非常體麵的“幹部”身份,有社會地位;另外,四是公務員是一個“旱澇保收”的“鐵飯碗”。這最後一點,吸引了很多人。

其實,當上公務員,並不意味著永遠地“旱澇保收”,或者“能進不能出”。1993年,《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施行,當時的公務員製度中特別設立了辭職辭退製度。其中違反以下5條規定者就將被辭退: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被確定為不稱職的;不勝任現職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因單位調整、撤銷、合並或者縮減編製員額需要調整工作,本人拒絕合理安排的;曠工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15天,或者1年內累計超過30天的;不履行國家公務員義務,不遵守國家公務員紀律,經多次教育仍無轉變,又不宜給予開除處分的。

12年後,2005年,我國又頒布了《公務員法》,基本保留了上述有關辭退的條款,並規定,經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對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和輔助性職位實行聘任製。2008年,我國一些地方如廣東深圳、浙江溫州、上海浦東等地已經開始試行公務員聘任製,其他一些地區也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推行這一打破“鐵飯碗”的聘任製。同時,現在有很多地方政府機關已經實行末位淘汰製。“末位淘汰製並非一種健全的公務員退出機製。”北京理工大學法律係副教授楊成銘指出,如果一個單位績效考核後10名都不合格,應該把10人都淘汰掉,而不僅僅是末位,“公務員隊伍,需要吐故納新,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人,不應該、也不可能永遠占據某一個職位。”這些都在向公務員的“鐵飯碗”挑戰,更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6月,中共中央印發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2008~2012年工作規劃》,其中有11個字意味深長:“建立公務員正常退出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