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辱觀自古便有,榮辱心人人都有。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持有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們,其榮辱觀也各不相同。恩格斯曾說過,“每個社會集團都有他自己的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光榮與恥辱的界定。

對於個人來說,榮辱觀就是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就是個人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按照“八榮八恥”的標準做人,必定成為品格優秀、道德高尚的人。做這樣的人,受益的不僅是社會和他人,更包括自己。“做好人吃虧”這種說法,是一種流於表麵的膚淺看法,實際情形恰好相反,品格優秀、道德高尚的人往往更容易被社會接納,更容易實現與他人的和諧合作,並能夠從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上述觀點對公務員來說同樣適用。公務員是國家和人民意誌的具體體現者,實際上還是大大小小的執政者,手中都握有或大或小的權利。如果一個公務員在工作過程中能夠用“八榮八恥”的標準來約束自己,那麼從中受益的不隻是老百姓,公務員自身也更容易被社會認可,更容易與老百姓打交道,更容易在工作過程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權力來自人民,權力用於人民——樹立正確的權力觀

權力,是一種支配他人的力量。人們認識、使用和對待權力的根本觀點,就是權力觀。在我國,人民是權力的本源和所有者,沒有人民的權利,也就不可能有公務員的權力。因此,公務員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理清自己與人民的關係。

在傳統上,中國是一個“官本位”社會,“學而優則仕”、“升官發財”等觀念根深蒂固。因而,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達到“權為民所用”的標準,就必須盡快打破這些舊思想、舊觀念。為此,公務員首先要弄清以下兩個基本問題:

1公務員的權力是從哪裏來的

有個美國記者曾經問毛澤東:“你們辦事,是誰給的權力?”毛澤東回答說:“人民給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權力委托給能夠代表他們,能夠忠實為他們辦事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新中國成立後,“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被寫進了憲法。事實上,任何一個公務員,無論是高層領導,還是最基層的辦事員,手中行使的權力無一不是人民委托的。人民把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一部分權利委托給公務員,公務員受人民委托並代表人民進行這種管理。而那些熱衷於搞花架子,“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滿意”,樹“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現象,正是對權力來源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2公務員如何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

鄧小平曾說,“領導就是服務”,形象地表明了權力隻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掌權隻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會,用權是要為國家、為人民謀福利。可以說,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重托,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如果把權力當成私有財產和利己工具,而忽視權力的公共性、服務性等本質特征,就必然導致濫用權力,使權力發生異化,導致腐敗。當然,我們說執政為民、與民興利,並不否認公務員擁有合法、合理的個人利益,但這種個人利益要以不以權謀私、假公濟私為前提。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任何事物的變化,外因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本。作為一名國家公職人員,必須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打破“官本位”意識,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把自身搞堅強,這樣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

2009年3月10日,正值“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來自通遼市奈曼旗明仁蘇木的農民代表顧雙燕一段樸實的開場白,拉開了與總理之間的對話。

“基層代表意見最寶貴,你放開講。”溫家寶微笑著對坐在對麵的顧雙燕說。受到總理的鼓勵,原來怕講錯話的顧雙燕嗓門大了,會場頓時活躍起來。

“我最高興的是國家給的各項補貼實實在在落到農民身上了。我們村有350戶、1576口人,良種補貼、糧食直補等六項去年一共得了17.5萬元,平均每戶500元。這3年我買了3台大型拖拉機,國家補貼了18萬元。大家種糧積極性高多了。”顧雙燕扳著指頭細細算著補貼賬。溫總理聽著,臉上露出了笑容。

“總理,這次報告用了那麼大篇幅來說我們農民的事。”

“你聽明白了嗎?”總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