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次,黑龍江省有位雙目失明的老人長途跋涉來京上訪,王明秋將他送到永定門接濟站,由於老人眼睛看不見,腿有毛病,上不了樓。王明秋一點也沒有顧及自己三級傷殘的右腿,忍著疼痛將老人背上了三樓。平時,王明秋想得最多的永遠都是上訪人,想著怎樣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幫他們解決困難,不讓他們一趟一趟地白跑。

王明秋說:“我就是要用服務、操勞、開拓、奉獻來燃燒自己。”樸實的語言中跳動著一顆火熱的心。滿腔熱情為民服務,清正廉潔當好公仆,他把自己全部精力奉獻給了信訪接待這一平凡而光榮的崗位!

愛默生說:“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於最高的位置。”對於一名公務員來講,責任就是一種使命,一種對老百姓無怨無悔的承諾,隻有將這種承諾一絲不苟地履行了,才能讓老百姓更加方便,不至於為一件小事“跑斷腿”,同時對公務員自己的價值也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工作不到位,“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有不少公務員總覺得自己的工作太簡單、太無聊了,根本不值得全心投入,更不必花費太多精力,於是一邊抱怨領導不重視自己,一邊敷衍工作,隻做到差不多、說得過去就行了。殊不知,這種“差不多”的思想導致的最後結果卻是“差很多”。

胡適先生是現代雜文的最初創作者之一,他曾寫過一篇名為“差不多先生”的短文,用漫畫的手法對那些抱持“萬事差不多”思想的人進行了形象的描述: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

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找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裏焦急,等不得了,心裏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鍾,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由此可見,“差不多”思想是人類的大敵,它不僅會使個人生活一團糟,如果不小心被它溜進工作當中,也必然會把工作攪得天翻地覆。尤其是公務員,擔負的是公共責任,一旦成為“差不多先生”,受到損害的往往不僅僅是幾個人,可能是成百人、上千人。

因此,把工作做到位是每個公務員必須做的事情。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每個人都必須不打折扣地把自己的職責承擔起來,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樣才不會影響其他人的工作,才不會對大局產生不利。

那麼,什麼才是“到位”呢?到位就是把工作做到職責本身所要求的標準。比如統計工作,你必須保證所有材料和數據都是正確的,差一個小數點就可能是幾百萬,甚至上億元的損失,因此不能80%合格,99%都不行,必須做到100%,這才叫“到位”。很多公務員在工作中不注意,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了,60分就及格了,何必做到100分呢?因此做事經常不到位,一旦出錯又不得不重新做,既浪費時間和精力,還影響別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