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場合就是“責任群”的完美環境。在這裏,大家就像QQ群一樣,通過“責任群”聚集到一起,沒有等級之分、沒有強弱之分、不受任何限製,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在這樣自由的氣氛中,人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並且根據別人的反饋意見修改自己的落實計劃,並要求對方監督自己負責實施這些計劃。
這種依靠“責任群”引導每一個人自我管理的製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公務員隊伍中責任脫節、推諉扯皮的現象,也可以解決“責任缺失”、“責任空白”之類難以解決的責任問題,使每個公務員自覺自願落實責任,使政府職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從而獲得更大的爆發力和戰鬥力。
OEC法則: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OEC”法則,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and Clear”的縮寫。其內容: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控製)、Clear(清理)。
“OEC”管理法則也可表示為:“日事日畢,日清日高。”“日事日畢”,就是要求對當天發生的各種異常現象,在當天弄清原因,分清責任,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以防止問題積累,確保工作責任的真正落實。“日清日高”,就是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不斷地進行改善、不斷提高。
OEC法則,起初隻是應用於企業管理,後來才被引進到行政管理當中。它最早是由著名的海爾集團從車間的流水線管理發展而來的。當張瑞敏接管海爾時,海爾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企業,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張瑞敏建立了OEC管理法,即依據企業的總體目標,對每一個企業和每一個員工的職責、任務量和操作進行分解安排,將每個員工每天工作的七個要素(產量、質量、物耗、工藝操作、安全、文明生產、勞動紀律)進行量化,每天由每個員工自我清理,計算日薪並填寫記賬、檢查確認,車間主任及職能管理員抽查,月底彙總兌現計件工資。這使得每個人每天的工作有了一個明確定量的結果,體現了數據說話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保證了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也就消除了懶惰現象。在海爾洗衣機廠,每天下班前,依照規定,工人們要進行每日的清掃工作。
一天,有一位員工在清掃地麵時,發現了一個螺絲釘。他非常緊張,因為他知道若是地上多了一個螺絲釘,就代表著有一台洗衣機少了一個螺絲釘。這關係到產品的品質,也關係著企業的信譽與形象,因此他立即向上呈報。
廠長知道後,立即下令要求對當天生產的1000多台洗衣機做全麵複檢。全體員工經過細心檢查後,發現所有成品都沒有缺少螺絲釘。大家感到很奇怪:“問題到底出在哪裏?”雖然已經過了下班時間,但沒有一個人離開,他們還在尋找原因。
又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他們終於發現了原因:原來,物料倉庫在發材料的時候,多發了一個螺絲釘。
OEC法則的運行,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即P—Plan(計劃)、D—Do(實施)、C—Check(檢查)、A—Action(總結)。P階段——根據工作需要設定目標,並通過調查、設計、試製,製訂出最合理的工作方案;D階段——按照所製訂的計劃和措施付諸實施;C階段——在實施了一個階段之後,對照計劃和目標檢查執行的情況和效果,及時發現問題;A階段——根據檢查的結果,采用相應的措施,或製訂新的計劃,修正改進原來的計劃或尋找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