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一個人成功靠的是什麼?勤奮、學識、智慧、機遇、天才,等等,每個人都可以列出自己成功的理由。在邁向成功的征途中,這些確實是成功的要素,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了成功的另一項更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品。那些人品有問題的人,無論他有多大本事,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唐朝元和年間,東都留守名叫呂元應。他酷愛下棋,養有一批下棋高手作為食客。呂元應與食客下棋。誰如果贏了他一盤,出入可配備車馬;如贏兩盤,可攜兒帶女來門下投宿就食。
有一天,呂元應在亭院的石桌旁與食客下棋。正在激戰猶酣之際,衛士送來一摞公文,需要呂元應當下處理。呂元應便拿起筆批複。下棋的食客見他低頭批文,認為他不會注意棋局,迅速地偷換了一子。不料,食客的這個小動作被呂元應看得一清二楚,他批複完公文後,不動聲色地繼續與食客下棋,食客最後勝了這盤棋。食客回房後,心裏一陣歡喜,盼望著呂元應提高自己的待遇。
第二天,呂元應帶來許多禮品,請這位食客另投門第。其他食客不明其中緣由,很是詫異。十幾年後,呂元應處於彌留之際,他把兒子、侄子叫到身邊,談起這次下棋的事,說:“他偷換了一粒棋子,我倒不介意,但由此可見他心跡卑下,不可深交。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些,交朋友要慎重。”
人品是一個人精神的骨架,支撐著他的身軀東奔西走。這樣,就有了各種各樣的人,擁有各式各樣的身架。有些人看上去很魁偉,但與之相處久了就覺得其矮小猥瑣;有些人毫不起眼,但能讓你在他的平淡中領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見的力量才是偉大的力量,那是人的品格魅力。因此,要做一個優秀的公務員,就應該堂堂正正、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耍心眼兒,不抖機靈,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得到領導的重視。大學畢業後,趙政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省委辦公廳的一名普通辦事員,他的能力並不出類拔萃,平時也並不整天圍著領導轉,但他的升遷在同來的那一批人中卻是最快的。關於他的升遷,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人認為他有很硬的後台,有人認為他背地裏給領導送禮了,還有人認為他純粹是交了好運氣,而隻有他自己最清楚自己為什麼能夠獲得升遷。
在趙政的周圍,八麵玲瓏的女孩和深諳權術的男人比比皆是,但他不惹是生非,隻是恪盡職守。不過偶爾露露“崢嶸”,比如發現別人的文件出現了錯字,他悄悄地修正,並不大肆渲染。領導讓他做什麼,他就竭盡所能,總是在第一時間做到讓人無可挑剔。別人紮堆抱怨工作百無聊賴、生活枯燥、地鐵太擠時,他卻自己給自己找一些活兒來做。領導都是耳清目明的,誰做了什麼心裏都有數;否則他也就做不了領導了。因此,趙政的辛勞終於得到了他應有的回報。
中國有很多人其實是非常喜歡玩弄心術的。盡管在封建社會中反心術的思想很明確,但由於封建專製社會幾乎完全是人治社會,所以是沒有法製保障的。在人治社會中,心術必然大行其道,不僅代代相傳,而且愈演愈烈。一直到封建社會結束之時,四川人李宗吾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才來捅破這層窗戶紙。他撰寫並公開發表厚黑學係列著述,在社會上引起巨大轟動。
在中國當代社會,雖然政治體製改革與法製建設的趨勢愈來愈明顯,但心術文化仍較普遍存在,在某種程度上還很嚴重。康生、林彪之流以善於耍弄心術,最終禍國殃民的例子應該給我們以警醒。改革開放以後,心術文化由幕後又走向台前,出現了空前盛行的現象,而它的“重新崛起”則是以重印李宗吾《厚黑學》為標誌的,隨之“厚黑文化”風靡全國。近些年來,大眾傳媒又有一種非常明顯的傾向,即表現中國古代宮廷鬥爭的作品愈來愈多。許多人不知不覺中把它們當做了社會和人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