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主義社會新時期,作為領導幹部、公務員,必須職盡其責,在其位謀其政,以強烈的事業心和忘我的敬業精神,腳踏實地的心係百姓,盡職盡責,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於為人民辦實事、解難事;始終保持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大膽創新,幹一行愛一行,真抓實幹,真正做到幹一地、興一地,幹一行、興一行。1989年11月12日,組織上一紙調令,將在莘縣城關醫院工作的呂章義調到了莘縣公安局。報到那天,政工部門征求他的意見,一個崗位是法醫,工作在機關,責任小、工作輕鬆;另一個崗位是下看守所當獄醫,工作任務重、風險大、環境差。

麵對選擇,呂章義沒有多想,當時就說:“我是學醫的,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犯人也是人,這個特殊的群體更需要身體和心靈的治療,我情願去那裏,趕快給我辦手續吧!”當天下午,他就背著跟隨他多年的藥箱來到了看守所。

當獄醫本來不用看守值班,更不用值夜班,即使晚上有了病號也是接到通知後趕到就行。然而,呂章義一上班就找到所長要求值班,不料所長卻對這個新民警笑著說:“小呂,這裏值班可不是鬧著玩的,別的單位值班,有人看電話接電話就行……這裏就不行,值班要來回不停地巡視,發現情況要妥善處置。另外,辦案單位送到的在押人員,值班看守得負責辦理收押,危險性高,手續嚴密、煩瑣,很累的。你把獄醫給我當好就行了。”“沒事,所長,我不怕累,我絕對按你的要求做,我是看守所的一員,你就給我排班吧!”在呂章義的強烈要求下,當晚便值了第一次夜班。

從此以後,呂章義就在看守的工作中,默默地奉獻著,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鐵打的監獄,流水的犯人,無期的看守。”這一走就是19年。在這19年裏,他認真履行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注重加強政治理論和公安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在監管工作這一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先後三次榮獲市、縣級“十佳青年民警”、“新長征突擊手”,被莘縣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縣人民政府授予“全縣勞動模範”,兩次被聊城市公安局評為“優秀監管大隊長”。2007年3月,山東省公安廳為他榮記二等功……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作為公務員,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幹一行就要愛一行,幹一行就要負責到底。隻有保持這種“負責到底”的信念,我們才能幹出勇氣、幹出力量、幹出智慧、幹出水平,最終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心、用其力,成為老百姓信得過的好公務員。

盡職盡責,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

我們常說,習慣成自然。當一種生活的動作重複了無數次後就成了自然習慣。習慣的東西不需要別人來提醒,因為這是一種生活的必須。那麼,責任能不能成為一種習慣?如果把責任也當作是生活的必須,也就會形成一種自然習慣。1984年,年僅19歲的苗族小夥子王順友從父親手中接過了馬韁繩,成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藏族自治縣一名普通的馬班郵路鄉郵員。當時,老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說:“送信就是為黨做事,為黨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王順友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心裏,走上了馬班郵路的漫漫征途。

四川木裏藏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這裏高山綿延起伏,全縣平均海拔3100米,其中還有2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山,生活和工作條件都異常艱苦。剛開始,王順友負責的郵路從木裏縣城經白碉鄉、三桷椏鄉和倮波鄉至卡拉鄉,往返裏程584公裏。1999年,王順友開始負責縣城至白碉鄉、三桷椏鄉、倮波鄉三個鄉郵件的投遞工作,這條郵路往返360公裏。每月兩個郵班,一個郵班來回14天,也就是說,他每個月差不多有28天要徒步跋涉在這蒼茫的大山中。

麵對這絕無僅有的困苦,這個外表矮小、幹瘦、駝背的“男子漢”以頑強的意誌戰勝了孤獨寂寞和艱難險阻,每年投遞報紙8000多份、雜誌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為大山深處各族群眾架起了一座“綠色橋梁”。正如他自己所說:“搞好本職工作是我的責任,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給黨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