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是每個公務員應有的品質。然而,現在有相當一批公務員責任意識淡薄,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在這裏,我們總結了六種不負責任的公務員類型,並分別給他們畫了一張“肖像”,看看這裏麵是否有你的影子呢?
“阿混”式: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一天
在大多數人眼裏,機關工作的人都特別輕閑,過的是“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一天”的日子。當然,事實並不是這樣,在我們公務員隊伍中仍有不少兢兢業業、一心一意為老百姓服務的人。但與此同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的作風確實非常普遍。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諺語,說的是那些對待工作不積極、敷衍了事的人,他們雖然每天也都去“撞鍾”,但心態卻是消極的,因而撞出來的鍾聲疲軟、空泛。關於這句諺語的來源,還有一個小故事:從前,有個小和尚在寺院擔任撞鍾之職,按照規定,他必須每天在早上和黃昏各撞鍾一次。於是,小和尚按照院規早晚撞鍾,鍾聲從未間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和尚漸漸感覺撞鍾的工作太枯燥了,不覺心態麻木起來。
一天,寺院住持忽然把小和尚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看來,你的鍾也撞到頭了,還是去後院劈柴挑水吧!”
小和尚覺得奇怪,便問住持:“難道我撞的鍾不準時、不響亮?”
住持平靜地說:“哦,你的鍾撞得準,也還算響亮,但你不覺得這鍾聲空泛、疲軟嗎?”
小和尚望著住持,兩眼疑惑不解,迷茫地重複住持的話:“鍾聲空乏、疲軟……”
住持接著說道:“因為你心中沒有理解撞鍾的意義。鍾聲不僅僅是寺裏作息的信號,更為重要的是喚醒沉迷眾生。因此,鍾聲不僅要洪亮,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心中無鍾,即是無佛;如果不虔誠,怎能擔當撞鍾之職!捫心自問,你的心中有鍾嗎?”
小和尚聽後,低頭沉思,漸漸麵露愧色,原來,是自己心中沒有鍾,不能勝任撞鍾之職啊!此後,小和尚雖然換崗了,但他潛心修煉,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終成一代名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正確的認識、合理的方法、認真的態度。社會的發展由我們充當各自的角色,隻有以積極的心態完成本職工作,才可以產生共鳴。而一旦偏離這種和諧,就難免在共鳴中出現“雜音”,這個“雜音”就是沒有盡到“撞鍾”的責任與義務。
在過去,我們用“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一天”來形容機關單位中工作不積極的人。這些人一般年紀偏大、能力不強、思想陳舊、接受新生事物慢,工作喜歡用傳統的那一套,所以這種人業務素質不高。現在,這種作風也開始漫延到年輕人的隊伍中來,並且還“與時俱進”,發展成了“炒股、下棋、玩牌、打遊戲、聊天、看電影”等活動。有這樣一批“不在狀態”的人存在,改善公務員形象、提高行政效率就很難全麵做到。據有關報道,湖南省嶽陽市16名市直單位機關幹部因上班時間炒股、聊天、玩遊戲,被嶽陽市委通報批評。為了整頓幹部作風,嶽陽市出台了《關於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不換狀態就換人”的實施意見》,近期已有103名“不在狀態”的幹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評處分,其中縣(市、區)87人,市直單位16人。
黨政機關的工作作風,決定著一個地方改革發展的速度快慢和政策落實的深淺,關係著當地的國計民生改善狀況的優劣好壞。哪個地方公務員隊伍“不在狀態”的懶散作風不改,哪個地方的改革、發展、穩定、和諧就會受到嚴重的幹擾和製約。因此,對某些懶散公務員進行相應的處分,是應當的,也必然對其他人員起到震懾作用。但歸根結底,改變公務員作風,還要從我們自身的思想認識中解決。有人對“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一天”進行了演繹,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一天;
一隻鼠標一個網,一款遊戲耍一天;
一生光陰一滴淚,一世前程毀一天。
每個人的生命都隻有一次,當你以消極的心態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無聊的瑣事上時,你也就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從而失去發展的機會了。這樣一來,你自然是牢騷滿腹,看什麼都不順眼,但是這種局麵究竟是誰造成的呢?當然,如果你能太太平平過“阿混”式的日子倒還罷了,但是你作為一個公務員,消極的態度直接影響的不僅僅是你自己,由於你的職責的缺失,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也必然會使你“太平”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