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的一天中午,牛玉儒接待完客商,從內蒙古飯店乘車出來,發現前邊的路口被幾十輛車和下班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原來,施工單位電纜人地,把道路給挖斷了。他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拿起手機對城管部門領導怒吼道:“你們是怎麼實踐‘三個代表’的?我看你們心裏根本就沒有老百姓!這種小的工程晚上不能幹?非得白天給群眾造成這麼大的不便?”他對秘書李理說:“告訴工頭馬上把路鋪平,你留在這兒,什麼時候路通了,你什麼時候才可以離開!”
還有一次,牛玉儒檢查呼市便道鋪裝工程時,發現剛鋪好的便道上有根電線杆立在盲道上。“這不是害人嗎?”他嚴厲批評了施工單位,要求他們立即重修盲道,並且要求有關部門對市區內所有盲道進行全麵檢查。熟悉牛玉儒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很有涵養、很少動怒的人,為數不多的幾次發火都是為了群眾的小事。
牛玉儒曾經說過:“我們抓經濟、搞建設,最終目標,就是讓群眾在更好的環境裏過更好的日子。”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呼市市委督查室的同誌曾作過統計:在擔任呼市市委書記的493天,牛玉儒一共批閱各種群眾來信和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公文函件314件,平均不到兩天就有一件,他還要求督查室必須跟蹤解決問題。由於牛玉儒率先垂範、雷厲風行、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呼市在短期內便發生了十分明顯的變化。
牛玉儒“為大家服務”的作風是一貫的。1998年,牛玉儒時任包頭市長,一場大雨使包頭市東河區一個居民小區的兩排民房的地基下沉,十幾戶居民人心惶惶,情急之下給他打了個電話求助。牛玉儒立即派出5人督查小組,要求有關部門必須徹底解決這十幾戶居民的困難,直到他們滿意為止。有關部門迅速出動,加固地基、清理汙水,解除了群眾的後顧之憂。居民們非常感動:“一個200萬人口的市長,他有多少事要忙?想不到對咱老百姓一件小事卻如此上心。”
其實,剛到包頭工作時,牛玉儒就一直在琢磨,通過一種什麼載體,才能建立起與人民群眾聯係的暢通渠道。正好這次東河區群眾的求助電話使他茅塞頓開。經他提議,市政府當年10月開通了“政府熱線12345”和“市長郵箱”。在熱線正式開通的新聞發布會上,牛玉儒與分管的副市長鄭重承諾:“政府熱線是老百姓的一麵鼓,人民群眾24小時隨時有權敲響這麵鼓!”從這天起,“一二三四五,有事找政府”的順口溜在群眾中不脛而走。
2004年4月份,由於長期的勞累,牛玉儒患上了結腸癌。噩耗傳來,親人和朋友、下屬、領導都十分悲痛,要牛玉儒馬上診治。但牛玉儒把生死置之度外,抓緊時間幹大事。被書記強迫送去北京協和醫院治療,手術後他身體極度虛弱,卻三次偷偷跑回呼市主持市委市人大工作,終於在七屆人大會議之後,再度惡化,送回協和醫院。
臨終前,牛玉儒檢討自己,承認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沒有保養好自己的身體,欠了呼市人民一條命。如果再讓他活上三五年,他肯定會為呼市的老百姓多做幾件實事、好事,為人民這個父母盡忠盡孝!他如此深刻而博大的胸懷,感動了所有人,也給他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牛玉儒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事業,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人民,奉獻給了他深深眷戀的草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背負著草原人的幸福之路,這幸福是他的給養,也是他的方向,風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業業地遵循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古訓。為官一任,他給我們留下激情燃燒的背影,他讓精神穿越時代而保持常青,他讓活著的人肅然起敬!
梁雨潤:官可以不當,百姓的事不能不辦
他視百姓為衣食父母,他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利益。他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始終不渝地追求著為老百姓辦事的政治理想,而這種追求需要莫大的正氣和勇氣。這樣的為官生涯,架起了執政黨和百姓之間的橋梁。他,就是梁雨潤。1998年6月18日,一封群眾來信擺到了剛任山西省夏縣紀委書記梁雨潤的案頭。信是棗廟村農民胡正來寫的,他控告夏縣法院幾名法警非法搶走他的養老錢。胡老漢曆時三年告狀不止,遭受的屈辱和饑寒幾乎把他逼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