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 《張力京劇劇作選》(2 / 3)

這是人之常情,使劇本既符合曆史,也符合情理。

張力先生的作品,字裏行間閃爍著語言的光芒。語言文字是創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一篇構思奇詭、意象不凡的作品,沒有好的語言作支撐,讀來也會令人乏味。讀罷張力先生的劇本,使我感觸頗多的還在於他對語言的運用很注意文白結合,除了講究京劇念白“上韻”,在作品中還巧妙使用了不少現代語言,“易以新詞,透入世情三昧”,這不僅增加了觀眾的親切感,還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豐滿,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在《巴清夫人》這部作品中,作者就使用了大量的現代語言,比如:廩薑與陳堅的對話:

陳堅:由我邀請幾個同行,合組個大商號。人多勢眾,專門跟它巴記丹砂爭市場、搶生意,就憑大家現成的人員、財力、存貨,定能夠把它擠垮、頂垮!

廩薑:我們可沒錢入夥呀!

陳堅:可你們比誰都有更大的優勢!

廩薑:啥子優勢?

又如,廩婆與巴清對話中,廩婆說,“見你整日置身書閣,少於閑逸。

公爹意欲為你抱養一個螟蛉義子,增加生活情趣。不知你意下如何?”諸如此類的通俗對白在劇作還原故事的曆史真實性基礎上,又融入了時代潮流,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真實性、可讀性而引人入勝,拉近了曆史故事、曆史人物與讀者、觀眾之間的距離。

在張力先生的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他對人物的塑造很注意編輯故事和捕捉細節。《華陽公主:》這個劇本在刻畫華陽小公主時,有很多異於小說原著的改動,諸如對突出她的天真無邪和對愛情的忠貞描寫中,小說原著對她向父王要求下嫁高漸離時,說自己已與高漸離發生了關係以要挾,現改為趁父王高興允諾任其所求時與之拉勾,以突出她孩子般的天真和深受父王的疼愛關懷,同時也突出她的聖潔與可愛,增強了劇情的曲折性、悲劇性。

當然,文貴創新,尤其是舞台藝術作品的創作,一方麵要對古代文學作品精華加以傳承,另一方麵,又要結合客觀環境並融合時代潮流,加以創新。作者不少作品都是在生活的路上經過認真仔細地觀察、體驗,創作而成,包含著量的積累、能的轉化、質的飛躍,是理性的提煉、思想的升華、心靈的鍛鑄、智慧的結晶。重慶地方名人題材《巴清夫人》為我們生動地塑造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女企業家”的形象。巴清是重慶長壽人,現在長壽有巴清墓。關於巴清的史料,出自《史記》,不過僅數十字。該劇劇情純屬虛構,是作者在查閱、研究大量秦代政治、經濟及民俗等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分析當時的巴清應具備的精神和意識敷衍而成淒美動人的故事和塑造了一位英姿颯爽的佳麗形象。通過商海中似同戰場的搏殺,展現了她精明的才幹和誠信立業的經營準則,最終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加上她的明大義、顧大局的愛國恤民的高尚品格,獲得了秦始皇的接見與表彰。這對於我國當前洶湧澎湃的經濟大潮現狀以及向全社會展示渝女風采來說,都應該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