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小魚和小蝌蚪的故事(1 / 1)

在一個小小的池塘裏,住著一條小魚和一隻小蝌蚪,他們倆是一對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炎熱的夏天轉眼就要來了,小池塘眼看就要幹涸,小魚著急地對小蝌蚪說:“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們得趕快另外找一個地方。”

“找什麼樣的地方呢?”小蝌蚪問。“找一個夠大、夠寬,水溫又很舒適的地方。”“有這樣的地方嗎?”

“一定會有的!”小魚樂觀地說。

小蝌蚪卻搖著頭:“對不起,我也很想像你那樣樂觀,可是我做不到;我們從來不曾離開過這裏,你怎麼知道會有一個比這裏好的地方呢?”

“那起碼我可以確定,很難找到比這裏更糟糕的地方了,難道你還看不出來,這裏很快就會幹掉呀!”

“也許過兩天下一場大雨就會好多了。”“可是那是靠不住的!走吧!我們一起離開這裏,一起去找個好地方!”“不,我覺得外頭的世界一定會有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危險……”

他們討論了很久,但始終各執己見,誰也沒辦法說服對方。最後,小魚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這樣吧,”小魚說,“我自己去找吧,等我找到了就回來接你。”

“如果你堅持一定要離開這裏,也隻好這樣了。”小蝌蚪顯得十分地無可奈何。

兩個好朋友依依不舍地分手。小魚沿著小池塘的水流,遊到了一個小湖。

小魚在湖裏四處遊了一番,還是覺得:“這裏還不夠大,我要找一個更大的地方!”

他努力地遊,不斷地遊。過了好些日子,終於,小魚遊進了大海。他照例想了解一下大海到底有多大,但是,不管他怎麼遊,都遊不到邊;他又往下潛,不管怎麼潛,也始終見不到底。

小魚滿意了,開心地想:“我終於找到一個夠大的地方了!

我喜歡這裏,小蝌蚪一定也會喜歡的!”

小魚立刻往回遊,巴不得下一秒鍾就能把小蝌蚪也接到大海來。

順著來時路,小魚一路往回遊。他驚異地發現,經過了這麼些時日,他對小河、小湖乃至小池塘的感覺都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地方怎麼都變得這麼小、這麼窄!奇怪,在小魚的印象中,以前好像沒這麼小啊!

當小魚回到當年的小池塘時,小池塘幾乎已容不下他;瞧,他的腦袋和肚子在水裏,尾巴卻露在外麵啦!

“小蝌蚪!你在哪裏?是我呀!我回來了!”小魚——不,現在他是一條大魚了,熱情地呼喚著。但是,不管他怎麼叫,小蝌蚪都不見蹤影。倒是池塘邊有一隻青蛙,好奇地問道:“朋友,請問你是打哪兒來呀?”“大海。”大魚望著青蛙,對青蛙友善的眼神,竟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請問這一路上你可曾遇見過一條小魚?”青蛙客客氣氣地問。

“小魚?什麼樣的小魚?”“一條最可愛、最熱情的小魚。他是我的好朋友,他說找到一個好地方之後就會回來接我,我一直在等他……”到這個時候,大魚才赫然發現原來眼前這隻陌生的青蛙,就是當年的小蝌蚪!大魚激動認真地看了半天,是的,不會錯的,眼神是不會騙人的,那確實是小蝌蚪的眼神啊!

真相大白之後,兩個好朋友都無限驚奇地摟著對方,快樂地直嚷嚷:“天啊!你變了好多呀!”

童話隨想

這是一則改寫自俄羅斯童話的故事。在原來的故事安排中,變成大魚的小魚和變成青蛙的小蝌蚪一直互相尋找,甚至擦肩而過,卻一直沒有找到對方。實在是太悲慘啦!

時光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們的容顏也在持續地、或快或慢地變化,隻是我們自己“當局者迷”,不太容易發現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看以前的老照片會很需要一點勇氣的原因:因為很多人一看老照片都會忍不住驚呼:“天哪!我以前的樣子怎麼會這麼驢啊!”

其實,隨著時間流逝,不管外表有多大的變化,一個人的本質是不會變的,隻是需要我們用點心思才能發現。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夠睜大心眼,不要過分執著於對方的表象時,才有可能一窺對方的內心世界。